胡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胡風
出生張光人
(1902-11-02)1902年11月2日
 大清湖北省蘄春縣
逝世1985年6月8日(1985歲-06-08)(82歲)
 中國北京市
筆名胡風
職業文藝理論家評論家詩人
創作時期1926年-1955年
配偶梅志
兒女曉風、曉谷
受影響於魯迅

胡風(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高荒張果等,湖北蘄春人,中國文藝理論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七月派詩人,中國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部長,與魯迅甚有交往[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其文藝思想與主政者不和而遭到整肅,並掀起一場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運動。改革開放後被平反

生平

1902年11月2日生人,父親是做豆腐的,家境不是很好。1913年,十一歲時才上村學。1920年,到武昌讀中學。1923年,轉入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與巴金等人同學,並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胡風積極參加,下半年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6年,改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2]

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風潮中,胡風於1926年回到湖北家鄉參加打倒軍閥的鬥爭。中國國民黨清黨後他從鄂東家鄉逃到武漢,正逢武漢國民政府分共,胡風對革命前途悲觀。

1929年,赴日慶應大學英文科留學,加入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1],並在日本刊物《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上介紹過中國左翼革命文學,和日本的左翼作家江口渙小林多喜二交往。加入了日本共產黨日本反帝同盟和日本左翼作家組織,擔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分會負責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胡風在留日中國學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參加反戰活動,1933年3月,被日本政治警察機關特高科密捕[來源請求],7月初,被驅逐後回到上海,參加左翼文藝運動,任左聯宣傳部長、行政書記。

1933年12月胡風與妻子梅志

1935年,編輯地下叢刊《木屑文叢》發表小說,反映蘇區鬥爭,並且介紹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1936年初,合作編輯《海燕》,翻譯反映朝鮮、中國台灣人民反殖民抗爭的短篇小說集《山靈》,收錄台灣左翼作家用日本語創作的小說,如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等,是世界漢譯日本語台灣文學的第1人。

1937年,抗戰爆發後,胡風在上海編輯《七月》文學週刊,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叢書。1938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委,兼任復旦大學教授,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譯文集《人與文學》。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撤退到香港,編輯出版了文學雜誌《希望》。1942年,從香港轉往桂林。1943年,到重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和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長詩《為了朝鮮·為了人類》[1][3]

1954年的胡風與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對其的逮捕證

胡風雖然在政治上擁護中共,但在文藝理論的主張上多次與中共在文藝界領導人(如周揚)的觀點相衝突,從1945年起,他的文藝理論多次受到批評,性情直率的胡風則也毫不客氣的做反批評[4]

1951年起,一些人寫信給《文藝報》編輯部,要求再次批評胡風文藝思想。[5]1952年初,《〈文藝報〉通訊員內部通報》陸續刊登了這些來信,從此拉開運動序幕。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於開展批判胡風思想的報告》。2月,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會議決定對胡風文藝思想進行全面批判[4]。4月13日,胡風舊友舒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抨擊文章《胡風文藝思想反黨反人民的實質》,同時還交出了在1940年代與胡風的私人通信。5月13日至6月10日毛澤東發起批判胡適資產階級唯心主義運動,認為胡風反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此令《人民日報》在5月13日至6月10日發表《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共三批,並親自寫編者按[6]。在此期間,《人民日報》還在每天第三版用五分之二以上甚至全幅整版,刊登聲討文章、讀者來信和漫畫鼓動聲勢。胡風隨後被判為反革命,並於同年5月18日被捕。同時還涉及2100多人,逮捕其中92人,正式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78人,骨幹23人。胡風入獄十年後被正式判刑14年,後「文革」時期重判為無期徒刑。[7]

平反

1979年獲釋,1980年、1986年、1988年,經歷三次平反過程,才徹底平反。其間曾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在徹底平反前的1985年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8]。1980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公安部給胡風案平反時,認定於1927年至1928年期間,在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部任幹事、在江西剿共軍第三十一軍政治部宣傳科擔任了28天科長,負責編輯湖北省黨部機關刊物《武漢評論》、江西省黨部機關報《國民日報》副刊,曾撰寫《反共宣傳大綱》等有反共內容的文章的這段歷史屬於政治歷史問題,不應以歷史反革命論罪。1985年4月,公安部對胡風歷史上的問題(關於胡自動退團問題;在國民黨省黨部任職;在剿共軍任反動職務;寫「反共宣傳大綱」等)又進一步複查,經研究並請示中央書記處同意,認為胡申訴的五個歷史問題,有的仍然證據不足,如「撰寫反共宣傳大綱」僅一人檢舉,胡一直否認。

家庭

  • 妻子梅志,原名屠玘華,作家
  • 兒子張曉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農村問題研究專家。

作品及著作

在中國文壇是一位創作頗豐、活躍的文藝理論批評家,他的理論涉及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戲劇、電影、兒童文學、小品文等,其文學理論著述輯成三卷本《胡風評論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胡風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學理論研究,著有《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裡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等。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1.2 胡风生平. 人民網 (簡體中文). 
  2. 胡風. 胡风回憶录.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 ISBN 7-02-001705-3. 
  3. 胡風. 胡风文集. 上海: 春明書店. 1948.01. 
  4. 4.0 4.1 洪子誠.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41. ISBN 7-301-04039-3 (簡體中文). 
  5. 曾凡解. 作为左翼文化战士的胡风. 廣東: 世界圖書出版. 2014.03. ISBN 978-7-5100-3988-1. 
  6. 毛澤東.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5卷. : 第112–15頁 (中文). 
  7. 王若望. 胡风黑帮的灭亡及其他. 新文藝出版社. 1955.08. 
  8. 周正章. 胡风的三次平反. 黨史信息報. 2005年12月 [2009年3月] (簡體中文). 

來源

  • 胡風:《胡風評論集》三卷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周正章:《胡風事件五十年祭》,《粵海風》雜誌 2005年3月
  • 吳永平:《細讀胡風「給黨中央的信」》,《書屋》2004年11月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