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資平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張資平(1893年5月24日—1959年12月2日),原名張秉聲,曾用名偉民,廣東梅縣人。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畢業,文學家,創造社組建者之一。

生平

留日時就讀於熊本五高,肄業,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1918年5月因反對中日軍事密約回國請願。1922年5月畢業後,在家鄉東山中學、廣益中學教書。1926年任武昌第四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1928年在大夏大學人文學系教授,講小說學。同年創辦樂群書店,辦《樂群月刊》。

作品

  • 處女作《約檀河之水》(1920年11月發表)
  • 長篇小說《沖積期化石》《飛絮》《苔莉》《最後的幸福》《長途》《糜爛》《愛力圈外》《青春》《紅霧》《天孫之女》《愛之渦流》《跳躍著的人們》《柘榴女》《群星亂飛》《上帝的兒女們》《脫了軌道的星球》《北極圈裡的國王》《明珠與黑炭》。
  • 短篇小說集《愛之焦點》《不平衡的偶力》《梅嶺之春》《素描種種》《雪的除夕》等。

其他

  • 魯迅概括張資平的小說學的全部精華,是一個「△」。[1]
  • 現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留余堂為張氏故居。
  • 張資平的兒子張贊祖,1957年被劃成右派,在勞改營養馬時,因拉馬出水塘,不幸淹死[2]

參考文獻

  1. 魯迅《二心集》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2. 從維熙:《走向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