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潜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裴潜(2世纪—244年),文行河东郡闻喜人。世家大族出身,东汉末及三国曹魏官员,官至尚书令

生平

东汉末年,裴潜因战乱而逃到荆州,并得到荆州刘表以宾礼接待。但裴潜私下却和相熟的王粲司马芝说刘表不是能称霸天下的人,但却据地安守,很快会失败。于是又离开荆州到长沙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并征命裴潜,先任丞相参军事,后又先后出任三县县令和仓曹属。

建安二十年(210年),当时北方仍然未安定,乌丸王和两名大人都自称单于,专制郡事;代郡大乱,前任太守不能制约,曹操于是调裴潜任代郡太守,并打算给裴潜精兵去讨平镇压他们。但裴潜认为这只是他们心中不安的反应,若果大军临境,他们一定会因惧怕而反叛抵抗;于是打算用计降服他们。裴潜于是只带很少人到郡,单于都感到惊喜,裴潜于是安抚他们。单于以下都脱帽跪拜裴潜,又交还掳掠的财物、器械和妇女。裴潜又诛杀郝温郭端等十多名与单于勾结的郡中官员,重整北方,百姓都归心。

三年后(213年),裴潜被召还,任丞相理曹,并嘉奖裴潜安定北方的功迹。但裴潜则以他之前对百姓宽容却对胡人严峻,新上任的官员一定会对胡人放宽,对胡人过宽就会令他们对法制松懈,他们一旦犯事判罚就会引发胡人争讼和反叛;并推算胡人一定会叛乱。曹操于是后悔太早召还裴潜,不久,胡人果然再叛,逼使曹操派兵镇压。

裴潜后又转任沛国相和兖州刺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之战,裴潜见曹操的诏军令以为这只是一般的召集令,于是在收到军令后只是慢慢地整军。但多亏扬州刺史温恢的指点,才没酿成悲剧。[1]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裴潜任散骑常侍。后又先后出任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在任期间又协助开通了郡国农民入仕之路。后又迁任荆州刺史,获赐爵关内侯。

太和元年(227年),曹叡继位,任尚书。后又先后任河南尹太尉军师大司农,又封清阳亭侯。后又任尚书令。后来因父亲逝世而离职,转拜光禄大夫正始五年(244年)逝世,追赠太常,谥贞侯。裴潜遗令节葬,墓中只放瓦器数枚作陪葬。

家庭

父亲

兄弟

子女

  • 裴秀,西晋司空、钜鹿元公
  • 裴耽,西晋仪曹郎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温恢传》: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