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龙属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渔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阶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半鸟科 Unenlagiidae
演化支 半鸟亚科 Unenlagiinae
属: 渔龙属 Ypupiara
Brum et al., 2021
模式种
洛氏渔龙
Ypupiara lopai

Brum et al., 2021

渔龙属名Ypupiara,意为“居住在水中的”)是一属已灭绝的半鸟亚科兽脚类恐龙,化石出自巴西晚白垩世玛丽亚组。它是第一种发现于南美洲的驰龙科成员,也是半鸟亚科第一个被发现的物种(但不是第一个被命名的物种)。模式种兼唯一种洛氏渔龙Y. lopai)所知于2018年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毁坏的标本。[1]

发现与命名

正模标本DGM 921-R出自巴西晚白垩世玛丽亚组,是一块带有齿骨的右上颌骨(其中发现了鱼类颌骨),由阿尔贝托·洛帕(Alberto Lopa)在1940年至1960年间发现,后来被卢埃林·伊弗·普莱斯(Llewellyn Ivor Price)列为分类不明的脊椎动物[1]该标本随后存放于巴西国家博物馆,此后80年间再未得到确认。

2018年9月2日,博物馆在一场大火中严重受损,在其被摧毁前不久拍摄了该标本的照片。[1][2][3][4]命名和叙述该标本的论文本应在火灾发生期间提交,但由于火灾而推迟。属名取自当地神话传说中的水怪,在图皮语中意为“生活在水中的”,指渔龙被推断为具有食鱼习性;种名纪念化石发现者洛帕。[1]

在渔龙正模标本被发现前后,该地层出土了一块驰龙科跖骨。此标本被非正式命名为“洛帕龙”(意为“阿尔贝托·洛帕的蜥蜴”),但在1980年普莱斯去世后遗失。布鲁姆等人(2021年)承认这一点,并将“洛帕龙”暂时归类于半鸟亚科。“洛帕龙”与渔龙的化石材料间缺少重叠部分,因此无法确定两者是否为同一物种。[1]

叙述

根据已知化石的尺寸估计渔龙成年后长约2-3米(6.6-9.8英尺)。据推测,渔龙可能会捕食哺乳类爬行类鱼类等小型动物。[1]

分类

在正式叙述之前,渔龙被视为一种分类不明的脊椎动物,直到2021年布鲁姆等人对其进行叙述时,才将其归类于兽脚亚目半鸟亚科。渔龙被确认为南方盗龙旁系群[1]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1.5 1.6 Brum, Arthur Souza, Pêgas, Rodrigo Vargas, Bandeira, Kamila Luisa Nogueira, Souza, Lucy Gomes de, Campos, Diogenes de Almeida, & Kellner, Alexander Wilhelm Armin. (2021). A new Unenlagiinae (Theropoda: Dromaeo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Brazil. https://doi.org/10.1002/spp2.1375
  2. Rio's 200-year-old National Museum hit by massive fire. Reuters. 2 September 2018 [2 September 2018]. 
  3. Incêndio atinge prédio do Museu Nacional, no Rio. UOL Notícias. 2 September 2018 [2 September 2018] (葡萄牙语). 
  4. Lessons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Brazil. The Economist. [10 Septembe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