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芬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哈格里芬龙属
化石时期:上白垩纪,75.95 Ma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兽脚类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鸟吻类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龙类 Orionides
演化支 鸟兽脚类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虚骨龙类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盗龙类 Tyrannoraptora
演化支 手盗龙形态类 Maniraptoromorpha
演化支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盗龙类 Maniraptora
演化支 廓羽盗龙类 Pennaraptora
演化支 偷蛋龙类 Oviraptorosauria
总科: 近颌龙超科 Caenagnathoidea
科: 近颌龙科 Caenagnathidae
属: 哈格里芬龙属 Hagryphus
Zanno & Sampson, 2005
  • 巨型哈格里芬龙 H. giganteus Zanno & Sampson, 2005 (模式种)

哈格里芬龙学名Hagryphus)是偷蛋龙下目恐龙的一,生活于上白垩纪的美国犹他州

发现与命名

到目前为止,哈格里芬龙只有一个物种模式种巨型哈格里芬龙H. giganteus),是在2005年由林赛·札诺(Lindsay Zanno)、史考特·山普森(Scott Sampson)所叙述、命名。它的学名是来自于埃及神话的西方沙漠神祇以及希腊神话狮鹫;种名在拉丁文意为“巨大的”[1]

哈格里芬龙正模标本(编号UMNH VP 12765)是在2002年发现于犹他州南部的大阶梯艾斯可兰特国家纪念区[2],属于Kaiparowits组。放射性年代测定显示该标本所属的地层可追溯至7600万至7500万年前,约坎潘阶晚期。正模标本存放在盐湖城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化石包括不完整但关节仍连接的左手掌、及左桡骨的远端部分。手掌缺少第二指爪,而半月型的腕骨桡腕骨则被保存下来。除此之外,还有脚掌骨头碎片被保存下来,发现于手掌骨头的旁边[1]

分类

在2003年,这个犹他州的偷蛋龙类恐龙化石首次被新闻报导时,被认为是种近颌龙科恐龙[2]。之后在2005年被命名时,研究人员只能根据有限的化石材料,将哈格里芬龙归类于偷蛋龙下目。在北美洲的偷蛋龙类之中,哈格里芬龙的地理分布最南[1]

其他北美洲偷蛋龙下目的物种包括:稀罕单足龙快速小猎龙、及纤瘦纤手龙。这类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亚洲,在亚洲亦发现了麦克氏可汗龙纤弱窃螺龙嗜角偷蛋龙等。

偷蛋龙下目的特征是它们那缩短的口鼻部、巨大而无牙的颌部、及精致的头冠。它们的无牙颌部显示它们以为食物,但亦有可能也吃小型的脊椎动物。有证据显示偷蛋龙类都是有羽毛的,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偷蛋龙类其实是真正的鸟类

大小

如同其名,巨型哈格里芬龙是大型的偷蛋龙下目恐龙,身长估计约有3米长,它是最大型的偷蛋龙类恐龙之一[3],稍晚被命名的巨盗龙体型更大。哈格里芬龙被估计较北美洲纤手龙大30-40%,纤手龙是体型第二大的北美洲偷蛋龙类。正模标本的手掌长度约一呎[1]。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估计哈格里芬龙的身长约8呎,体重约50公斤[4]

参考

  1. 1.0 1.1 1.2 1.3 Zanno, L. E. and Sampson, S. D. A new oviraptorosaur (Theropoda; Maniraptor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Campanian) of Utah.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 (4): 897–904. 
  2. 2.0 2.1 Zanno, L.E. & Sampson, S.D. 2003. A new caenagnathid specimen from the Kaiprowits Formation (Late Campanian) of Utah.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3(3):114A
  3. Barsbold, R. On a new Late Cretaceous family of small theropods (Oviraptoridae fam. n.) of Mongolia.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1976, 226: 685–688. 
  4.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5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