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國東北地區歷史
中國東北史前史
燕國 (遼西郡) 箕子朝鮮 東胡 肅慎 濊貊
(遼東郡)
秦朝 (遼西郡)
(遼東郡)
西漢 (遼西郡) 衛滿朝鮮 匈奴
(遼東郡)
(漢四郡) 扶餘國 沃沮 高句麗
東漢 (遼西郡) 烏桓 鮮卑 挹婁
(遼東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孫度)
(遼東郡)
(玄菟郡)
西晉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後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營州) 柔然 契丹 庫莫奚 室韋 勿吉
東魏 (營州)
北齊 (營州)
北周 (營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 靺鞨
(燕郡)
(遼西郡)
唐朝 (營州) (松漠都督府) (饒樂都督府) (室韋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國
(渤海都督府)
(安東都護府)
遼朝 (上京道)
(中京道)
(東京道)
女真 東丹國
定安國
(東京道)
金朝 (東京路) (上京路)
東遼國 後遼 大真國
元朝 (遼陽行省)
明朝 (遼東都司) (奴爾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滿洲地區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
(東三省) 俄佔外滿
中華民國
東三省
遠東共和國
蘇聯遠東
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
偽滿洲國
蘇聯佔領下的滿洲
中華民國
東九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東北
遠東
政區、政權大部在今東北三省者用粗體。
參見

東三省滿語ᡩᡝᡵᡤᡳ
ᡳᠯᠠᠨ
ᡤᠣᠯᠣ
轉寫dergi ilan golo)為大清國統治時期對帝國東北部的行政區劃概念,在1907年之前為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所轄區域的別稱;1907年之後指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並在民國初年沿用。1860年之前東三省還包括後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的外滿洲地區。

東三省造宣統元寶銀元

滿語的「省」(滿語ᡤᠣᠯᠣ轉寫golo)原意指「河床」,後引申為省、區域,清廷對藩部的「」也適用此詞。清朝的前身後金發源於今中國東北,東三省的稱謂始於對關外三個駐防將軍的別稱。關外三將軍即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在盛京以內大臣一人為留守,順治三年(1646年),改為昂邦章京,是為盛京將軍的前身;而設立最晚的黑龍江將軍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清廷將其隸屬八旗的「旗地」管轄,大部分旗地禁止漢人進入開墾,並在遼東一帶設置柳條邊。嘉慶八年(1803年)的上諭中也稱「山海關外東三省地方,系滿洲根本重地,原不准民人雜處」。然而關內農民仍大量流入八旗子弟不願意回歸的「故土」,[1]對於「旗地」的封禁措施直到咸豐年間才開始大範圍解除。[2]儘管並不同於漢地的省制,滿洲地區仍被別稱為東三省,[3]:7被清代官方普遍使用。[4]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政府改三將軍為奉天巡撫、吉林巡撫、黑龍江巡撫,與關內省制統一,並設立東三省總督作為三省的最高長官。[5]:313東三省一稱沿用至中華民國初年。[6]

歷史事件

參考來源

  1. (美)邵丹. 故土与边疆:满洲民族与国家认同里的东北. 《清代滿漢關係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320–325. 
  2. 池子華. 「闖關東」的歷史與文化觀 (PDF). [2023-01-10]. 
  3. Søren Clausen; Stig Thøgersen. The Making of a Chinese City: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in Harbin. M.E. Sharpe. 1995. ISBN 9781563244766 (英語). 
  4. 韓曉梅. 乾隆朝满文档案中的雅克萨与尼布楚. 《滿語研究》. 2020, (28) [2023-01-10]. 
  5. 趙中孚. 清末東三省改制的背景 (PDF).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1976, (5): 313-335 [2021-12-11]. 
  6. 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小項目事典「東三省」の解説. [2021-12-10] (日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