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

出自求聞百科
多鐸
豫親王
前任:新頭銜
繼任:多尼
多鐸
愛新覺羅氏
封爵和碩額真→多羅貝勒多羅郡王和碩親王
封號多羅豫郡王→和碩豫親王
族裔滿族
旗籍正藍旗
世系豫親王系
出生1614年4月2日
逝世1649年4月29日(1649歲-04-29)(35歲)

多鐸滿語ᡩᠣᡩᠣ轉寫Dodo;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1]),愛新覺羅氏,滿洲正藍旗[a],清初名將。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烏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多鐸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生平

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七歲的多鐸受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兵部政事。多鐸幼年即失去父母,長大後為人狂放不羈、率性而為、風流好色,對「君臣有別」的禮節毫不在意。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晉多羅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關,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晉親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碩德豫親王。

順治三年(1646年),以揚威大將軍征討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順治六年三月十八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乾隆時,追復多鐸的王爵,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年表

家庭

妻妾

大福晉(正妃)

  • 嫡福晉,也稱元妃,即元配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
  • 繼福晉,也稱繼妃,即繼室大福晉,名達哲,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達哲福晉為蒙古科爾沁部索諾木郡王和科爾沁大妃之女。是皇太極皇后哲哲、多爾袞嫡福晉的同母姐妹。子二,次子多尼,襲爵;第五子多爾博,過繼多爾袞。
  • 繼福晉,那拉氏,參領衍達爾漢之女。

側福晉(側妃)

  • 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秦之女。第四子察尼;第七子董額。
  •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護軍統領阿達海之女。
  • 次福晉。應為側福晉之意。多鐸死後有一位側福晉自請殉葬。
    • 《欽定八旗通志·烈女傳》中有記載:輔政德豫親王多鐸次福晉。順治六年三月丁丑,多鐸薨,次福晉請以身殉。睿王再三慰解,請益力,遂許之。

庶福晉和妾(庶妃)

  • 庶福晉,佟佳氏,參領素達塞之女。子一,第八子費揚古。
  • 庶福晉,那拉氏,費揚古之女。子一,長子珠蘭。
  • 庶福晉,瓜爾佳氏,甘楚漢之女。子一,第三子巴克度。
  • 庶福晉,瓜爾佳氏,塔克泰之女。子一,第六子扎克度。
  • 妾,那拉氏,法哈之女。
  • 妾,良氏,良國柱之女。

子嗣

多鐸有子八人,女兒人數不詳,僅知嫁漢軍正白旗將領石華善者。

八子中,有爵者五人:和碩豫宣和親王多尼、多羅信郡王董額、多羅貝勒多爾博、輔國恪僖公察尼、已革奉恩輔國公費揚古多爾博過繼多爾袞為睿親王,被革歸宗後封爵為多羅貝勒。費揚古坐事奪爵。

長子 珠蘭

天聰九年乙亥十月二十二日子時生。母庶福晉納喇氏,費揚古之女。康熙四年乙巳二月二十八日巳時卒,年三十一。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輕車都尉巴祿之女;繼福晉舒穆祿氏,男阿音圖之女。

  • 無子女。

次子 多尼

和碩豫宣和親王。崇德元年丙子十月十八日卯時生。母繼福晉達哲。初封郡王;順治六年(1649)襲豫親王爵;八年,改封信親王,次年降信郡王。順治十五年,任安元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率軍南下,與明將白文選李定國等戰於雲南永昌、騰越,有軍功。還師後不久病死。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四日辰時薨,年二十六。諡宣和,即信宣和郡王。

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和碩圖謝圖親王巴都爾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子塞赫伊之女;側福晉王氏,王廷祚之女;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祜錫泰之女;妾濟氏,薩祿之女;妾索綽絡氏,喀爾布之女。

  • 子七人:長子鄂尼;次子追封和碩豫親王鄂扎;三子鄂臘;四子奉國將軍鄂明;五子鄂興;六子鄂雲;七子鄂林。

第三子 巴克度

崇德五年庚辰四月十四日辰時生。母庶福晉瓜爾佳氏,甘楚漢之女。康熙七年戊申三月初四日寅時卒,年三十九歲。嫡福晉溫都氏,佐領土完整西爾太之女;繼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護軍參領昂吉圖之女;妾劉氏,劉二之女。

  • 子一人:度蟾。

第四子 察尼 輔國恪僖公

奉恩輔國恪僖公。崇德六年辛巳三月初八日未時生。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秦之女。順治十三年初封貝勒。康熙七年,授左宗正。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反,從順承郡王勒爾錦南征,參贊軍務。師次荊州,三桂已陷岳州。察尼偕將軍尼雅翰舟師進,三桂將吳應麒引七萬人自陸路來拒,擊卻之。師次七里山,發炮沈其舟十餘。方暑,還駐荊州。十四年,佩靖寇將軍印,援谷城。時南漳、興山已陷,敵逼彝陵,踞鎮荊山,掘壕為寨。察尼至彝陵,議增舟師,斷餉道。擊敵牛皮丫口,進攻黃連坪,焚其積聚,取興山。十五年,三桂移南漳、彝陵兵往長沙,勒爾錦令察尼還荊州,渡江趨石首,據虎渡口,擊敵太平街,斬三百餘級。翌日再出,遇伏,敗還荊州。詔責其無能。十七年八月,貝勒尚善薨於軍,命察尼代為安遠靖寇大將軍,規岳州。疏言:「舟師入湖,賊餉將絕。宜於湖水涸後,圍以木栰,立椿列炮,以小舟徼巡,為久困計。」上善其言,令副都統關保濟師。尋破敵南津港,斬千級。都統葉儲赫等進攻岳州,復破敵萬餘人。屢疏請增調水陸軍合圍,上皆許之。十八年正月,三桂將王度沖、陳珀等以舟師降,應麒棄城遁,遂復岳州。降官吏六百餘、兵五千餘,獲舟六十五、炮六百四十有奇。二月,安親王岳樂自長沙進取衡州,察尼發綠旗兵濟師,尋復湘陰、安鄉。四月,命自常德征辰龍關,澧州以南諸軍聽調度。十九年三月,克辰龍關,復辰州。疏言:「途中霪雨泥濘,士馬須休養。」詔暫屯沅州。六月,詔以貝子彰泰率師下雲南,察尼勞苦久,率滿洲兵還京師。吏議退縮罪,削爵職、籍其家、幽禁,上念克岳州功,命但削爵。二十四年,授奉天將軍。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九月二十二日亥時卒,年四十八。賜祭葬視輔國公,諡恪僖。

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布達錫希布台吉之女;繼福晉赫舍里氏,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副都統噶爾齊之女;妾納喇氏,辛達禮之女;妾克伊克勒氏,拜祜之女;妾瓜爾佳氏,漢實惠祜之女;妾劉氏,劉紹德之女;妾戴氏,烏濟馬哈之女;妾韓氏,乃格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噶達渾之女;妾王氏,王鳳之女;妾謝氏,編塞之女。

  • 子十一人:長子宗學總管、奉恩將軍查達;次子查明;三子布爾賽;四子扎克都爾;五子已革奉恩將軍德福;六子察納;七子常國佐;八子已革侍衛德昌;九子已革侍衛常赫;十子瓦爾喀;十一子額耨赫。

第五子 多爾博 過繼多爾袞

崇德八年癸未正月初二日亥時生。生母為繼福晉達哲。過繼給多爾袞為其嗣子。順治七年襲多爾袞爵為睿親王;八年被革歸宗。順治十四年封多羅貝勒。康熙十一年壬子十二月二十一日未時卒,年三十。乾隆四十三年,為多爾袞平反,復爵,多爾博及其後嗣亦被追封睿親王。

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法喀之女;庶福晉馬氏,馬喇之女;庶福晉劉氏,劉伯魯之女;庶福晉王氏,轍格之女。

  • 子三人:長子鄂爾博;次子追封和碩睿親王蘇爾發;三子蘇爾達。

第六子 扎克度

順治元年甲申四月十九日子時生。母庶福晉瓜爾佳氏,塔克泰之女。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二月初二日子時卒,年四十六。嫡福晉烏蘇氏,前鋒參領祜錫布之女;繼福晉宜特墨氏,沃赫之女。

  • 子三人:長子扎海,次子扎穆,三子扎格。

第七子 董額

多羅信郡王。順治四年丁亥正月初五日申時生。母側福晉佟佳氏,輕車都尉雅克泰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六月二十五日寅時薨,年六十。

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內大臣額爾克岱清之女;庶福晉赤舍里氏,塞勒之女;庶福晉富察氏,富翰之女;妾王氏,王達玉之女;妾王氏,王邇之女;妾王氏,塞勒之女;妾赫舍里氏,安達禮之女;妾伊爾根覺羅氏,托穆布祿之女;妾宋氏,宋山之女;妾烏蘇氏,桑格之女;妾宋氏,達賴之女;妾王氏,三格之女;妾赫舍里氏,雅古之女;妾瓜爾佳氏,索庫之女;妾薩克罕氏,呼他之女。

  • 子十八人:長子奉國將軍鄂齊禮;次子鄂奇;三子都禮;四子告退宗學副管綽木濟;五子阿爾坦;六子得名;七子已革三等侍衛伊林;八子成珠;九子宗學副管扎錄;十子扎勒明;十一子愛星阿;十二子查賴;十三子提督彰格;十四子扎克坦;十五子巴泰;十六子已革奉國將軍查庫齊;十七子務裕齊;十八子專齊。

第八子 費揚古

已革奉恩輔國公。順治六年己丑二月初八日亥時生。母庶福晉佟佳氏,參領索達塞之女。自三等奉國將軍進封輔國公,坐事,奪爵。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初十日未時卒,年七十五。

嫡福晉兆佳氏,副都統公圖之女;妾何氏,豪善之女;妾鄧氏,鄧雲之女;妾王氏,王永之女;妾夏氏,夏二之女。

  • 子十三人:長子費雅傅哈;次子奉恩將軍畢喇席;三子尼馬喇;四子畢爾圖;五子奉恩將軍詹布;六子奉恩將軍遙努;七子莽堪;八子望洪;九子吉祿;十子已革三等侍衛務爾渾;十一子蟾德宜;十二子昭拉詩;十三子玖詩。

注釋

  1. 初隸正白旗為旗主,後與鑲白旗多爾袞交換,成為鑲白旗旗主,最後改隸正藍旗[2]

參考文獻

引證

  1. 1.0 1.1 1.2 愛新覺羅宗譜·星源集慶》(二一頁)第十五子 和碩豫通親王多鐸 甲寅年二月二十四日戌時生 母大妃烏喇納喇氏 滿泰貝勒之女 初封貝勒 以軍功賜號額爾克楚虎爾 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碩豫親王 順治四年加輔政叔德豫親王 順治六年己丑薨 年三十六 九年三月追降郡王 諡曰通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奉旨復封豫親王 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廟 八月入祀盛京賢王祠 豫通親王第二子多尼 順治六年襲親王 賜號信 因伊父罪追降郡王 薨後諡曰宣和 多尼之曾孫修齡襲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 奉旨以多鐸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特命信郡王修齡仍復號為豫親王 世襲罔替 薨 諡曰良 至和碩豫通親王第九世孫溥字輩端鎮 現襲和碩豫親王 多鐸第八子費揚古 康熙二年封奉國將軍 三十七年 軍功加一雲騎尉 五十一年 晉封輔國公 緣事革退 伊第五子詹布考封奉恩將軍 乾隆二年二月 派往盛京居住承祭三陵 詹布第六世孫載字輩裕厚 現襲奉恩將軍[……]
  2. 杜家驥 2008,第197, 199, 200頁
  3. 滿文老檔·第十冊》[天聰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阿山之弟阿達海被革職緣由:額爾克楚虎爾,欲娶舅阿布泰之女,台吉阿濟格不同汗與諸貝勒商議,擅令阿達海為媒,定畢,阿哥阿濟格又同阿達海往視其女。是以,治阿哥阿濟格罪,罰銀千兩,進汗馱甲冑雕鞍馬一,並給三大貝勒各雕鞍馬一,給八台吉各素鞍馬一。革其固山貝勒職,以其弟墨爾根戴青為固山貝勒。舅阿布泰,由游擊降為備御,罰銀二百兩。阿達海引誘額爾克楚虎爾,又於中間為媒,擬死罪。因系太祖恩養之人,免死,籍其家之半。[……]六月初一日,誅阿山之弟阿達海[……]天聰汗以舅阿布泰讒惡,諭令諸貝勒勿與結親,諸貝勒勿娶阿布泰之女,諸貝勒之女永勿嫁給阿布泰之阿達海不遵汗命,引誘額爾克楚虎爾,阿達海以親女妻舅阿布泰之子,結為婚姻。又勸額爾克楚虎爾,請於汗及諸貝勒,欲娶阿布泰之女。故擬阿達海死罪。因念其父功,顧其兄面,遂宥而養之,盡沒家產。至是阿達海又不請命於汗及諸貝勒,率十騎潛窬故居與京城,託辭捕魚,為薩爾滸城守將克車尼追回。時阿達海謂其諸友曰:我欲亂箭射死克車尼,奈爾等不從等語。此語為貝勒額爾克楚虎爾家莊頭之妻聞得舉發,汗與諸貝勒議曰:「彼非我友,罪犯多端。」遂誅之[……]

書籍

多鐸
豫親王世系
清太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於:1614年4月2日逝世於:1649年4月29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 豫親王
1636年-1649年
繼任:
次子豫宣和親王多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