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努烏梁海

出自求聞百科
唐努烏梁海
ᠲᠠᠩᠨᠠ
ᠤᠷᠢᠶᠠᠩᠬᠠᠢ
1757年-1911年
Tannu Uriankhai國旗
國旗
1914年西方探險家繪製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地圖,包括庫蘇古爾地區
1914年西方探險家繪製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地圖,包括庫蘇古爾地區
地位大清內屬蒙古外喀爾喀佐領
常用語言圖瓦語蒙古語俄羅斯語
宗教藏傳佛教
薩滿教
政府封建制度
副都統總管 
• 1762-1769年
莫尼扎布
• 1899-1911年
貢布多爾濟
歷史 
• 建立
1757年
• 結束
1911年12月
前身
繼承
和托輝特部
準噶爾汗國
烏梁海共和國
今屬於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
 蒙古庫蘇古爾省(部分區域)

唐努烏梁海蒙古語ᠲᠠᠩᠨᠠ
ᠤᠷᠢᠶᠠᠩᠬᠠᠢ
西里爾字母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圖瓦語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俄語: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1],古稱謙州,是清朝烏梁海的三部分之一,大致位於今日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一帶。清朝唐努烏梁海位於外蒙古西北,北至薩彥嶺,南到唐努烏拉山脈,西到俄羅斯巴爾瑙爾東南,東到外蒙古庫蘇古爾湖以東,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狹長盆地。

唐努烏梁海地區早在中國漢朝便有漢人活動痕跡,但在唐朝以前,唐努烏梁海一直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等政權的統治區域。唐朝為都播地,前期隸屬安北都護府管轄。西遼統治時稱謙州。元朝屬嶺北行省,稱益蘭州。後屬蒙古瓦剌部,清朝稱為唐努烏梁海。清末,大批俄羅斯移民進入唐努烏梁海。

1911年外蒙古獨立後,唐努烏梁海被俄羅斯帝國控制。1913年中俄聲明將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一併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一度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布爾什維克黨在唐努烏梁海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蘇聯承認其為獨立國家。1944年被併入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圖瓦自治州。1961年升格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圖瓦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隸屬於俄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面積為17萬平方公里,首府為克孜勒。

中華民國曾保留對該地區的聲索。1948年5月,民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為民國領土,但蘇聯方面並未理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2001年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宣布,中俄雙方「相互沒有領土要求,決心並積極致力於將兩國邊界建設成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邊界。締約雙方遵循領土和國界不可侵犯的國際法原則,嚴格遵守兩國間的國界」。

人口

圖瓦共和國的煤礦場

根據資料稱,圖瓦人目前占該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統計)。圖瓦人系蒙古族的一支,被衛拉特人稱為烏梁海人,烏梁海是他稱而非自稱,唐努圖瓦也因此被稱為唐努烏梁海地區[1]。另一種觀點認為,圖瓦人屬於突厥人的一支,證據包括圖瓦語被公認屬於突厥語族而非蒙古語族。唐朝屬鐵勒中的都播,受突厥回紇統治,元朝稱禿巴,是林木中百姓。

清乾隆年間歸服後,分為五和四十六佐領,四十六佐領屬定邊左副將軍者二十五,屬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者五,屬賽音諾顏者十三,屬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門徒者三,統於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2],其中烏梁海人被編為由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直接管轄的五個旗,烏梁海五旗與四十六佐領不同,不屬於外蒙古喀爾喀四部,而是不設札薩克內屬蒙古。唐努烏梁海不僅包含俄羅斯聯邦所屬圖瓦共和國的絕大部分,還包含今天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及蒙古國的庫蘇古爾省的大部分,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

歷史

參見:圖瓦歷史

古代

唐朝以前,唐努烏梁海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等民族政權的統治區域。647-648年,都播等部先後遣使請求唐太宗在其地設置「唐官」,唐朝置堅昆都督府,隸屬於安北都護府管轄。

745年,回紇唐玄宗的支持下建立回鶻汗國,唐努烏梁海歸回紇汗國管轄,並一度在該地建立過行宮。

9世紀中期,唐努烏梁海成為黠戛斯屬地。

12世紀,唐努烏梁海屬西遼,稱謙州

1207年,成吉思汗遣長子朮赤征「林木中百姓」,降服了唐努烏梁海的禿巴思人,設置了四個千戶,歸成吉思汗直接管轄。元朝期間成為嶺北行省的組成部分,稱益蘭州忽必烈派遣親信出任唐努烏梁海的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烏斯昂可剌等「五部斷事官」,安排軍隊駐守屯田,徵收賦稅等,使該地區成為禿巴思、蒙古漢人等多族聚居的地區。

明朝初期,唐努烏梁海歸蒙古瓦剌部控制。明朝中期,蒙古達延汗擊敗瓦剌部,將唐努烏梁海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清朝攻取外蒙古新疆,實行盟旗制度,直接統治。

同治三年 (1864年) 沙皇俄國迫清政府簽訂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其西北十佐領之地。

近現代

1914年的沙俄將烏梁海區域劃入
圖瓦的旗幟(1918-1921)
1944年10月,蘇聯官方將唐努烏梁海編入俄羅斯的命令
圖瓦共和國地圖,與唐努烏梁海五旗轄境大致相當

1860年至1911年,沙俄以探險和採礦為名,對唐努烏梁海進行殖民,引入大量俄國移民,為唐努烏梁海發展經濟。

1912年2月,唐努旗副都統貢布多爾濟宣布屬下三旗「獨立」,成立烏梁海共和國,並請求俄國出兵保護,中部二十七佐領又為沙俄侵占。此舉遭到另外兩旗的反對。1914年7月,俄出兵吞併唐努烏梁海,並委派了俄烏梁海邊疆區事務專員管理當地;1915年又宣布俄國的民法、刑法及各類法典均適用於唐努烏梁海地區。

1916年12月28日,由於俄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決定由烏里雅蘇台佐領專員兼管唐努烏梁海事務。十月革命後,白俄殘軍竄入唐努烏梁海。1918年下半年,中國政府任命嚴式超出任唐努烏梁海佐理專員,率兵進入當地驅逐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餘勢力;次年6月,恢復對該地區行使主權。

1921年3月,佔據庫倫的白俄殘軍侵入唐努烏梁海,7月蘇俄紅軍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剿滅白俄殘軍。1921年8月14日,蘇俄在唐努烏梁海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後改為「圖瓦人民共和國」),中國北洋政府不予承認。

1931年後,東部九佐領之地劃歸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庫蘇古爾省。

1931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布《蒙古盟部旗組織法》(該法已於2006年廢止)時,第四條第二項提到唐努烏梁海。

1941年,蘇聯指示圖瓦人民共和國參加蘇德戰爭

1944年8月17日,圖瓦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非常大會通過一個宣言,請求蘇聯接納唐努烏梁海加入。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這一請求。10月13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命令,將唐努烏梁海作為一個自治州劃入俄羅斯聯邦的建制。蘇聯當時對此事秘而不宣,官方未發表聲明,塔斯社也沒有報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兼併唐努烏梁海才為世人所知[3]

1945年8月,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約對外蒙地位做了明確規定,對唐努烏梁海問題未特別提及。1945年年底,蘇聯舉行最高蘇維埃代表選舉。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公布選舉區時,將唐努烏梁海列為第299選區。

1948年3月17日,蘇聯廣播電台宣布:「圖瓦人民共和國併入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為圖瓦自治州。」

4月23日,中國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二廳廳長侯騰向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報告了此事,並指出:唐努圖瓦共和國「原為我唐努烏梁海之西部」。唐努烏梁海「向非庫倫外蒙政府所屬,尤非蘇聯領土,前此蘇聯予以佔領,我迄無行動,此際在外交上似應明確表示,保留對蘇聯提出交涉之權利」,「以免自陷於默認之境地」。蔣介石覽後批示:「先交外交部核議,並飭國防部第二廳將民三民九民十五民卅二各年蘇方對唐努進行侵略時我方所取對策詳報。」5月1日,侯騰向蔣介石呈上「蘇方歷次侵略唐努烏梁海暨我方反應各情對照表」[4]

5月7日,中國政府通過駐蘇大使向蘇聯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聲明保留一切權利。蘇方置若罔聞,始終未予答覆[5]

1961年10月,升格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時期

1992年,蘇聯解體後,「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改國號為「圖瓦共和國」,並決定與其他聯邦主體一起組成新的俄羅斯聯邦

主權爭議

中華民國

1948年5月,民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為民國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成立後從未將唐努烏梁海標識為中國領土,尊重俄羅斯和蒙古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6][7]。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的所有官方地圖,均將該地區標示為蘇聯(俄羅斯)和蒙古國領土[8]

與蘇聯交惡時期,1972年,據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國概況》指出:「蘇聯在1944年吞併了我國領土唐努烏梁海,中國政府沒有承認」[9];但即使在這段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從未將唐努烏梁海標識為中國領土。

199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蘇聯期間,與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以及199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2001年7月16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此條約有效期為二十年,沒有主動停止則可自動順延。根據條約第六條,「締約雙方滿意地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決心並積極致力於將兩國邊界建設成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邊界。締約雙方遵循領土和國界不可侵犯的國際法原則,嚴格遵守兩國間的國界。締約雙方根據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繼續就解決中俄尚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進行談判。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雙方在兩國邊界尚未協商一致的地段維持現狀。」

參見

參考文獻

  1. 1.0 1.1 Тагна Урианхай.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2019-09-17]. 
  2. 唐努乌梁海. 国学大师 歷史地名. [2020-01-16]. 
  3. 《俄国和苏联在满洲和外蒙的政策》. : 第423頁. 
  4.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第七編:戰後中國(一).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 第717-722頁. 
  5. 張大軍. 《外蒙古现代史》. 台北. 1983: 第1504頁、1505貞、1581頁.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二十周年的联合声明. 人 民 網. [2021-07-16]. 
  7. 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的演讲.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2021-07-1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 中國政府網. [2017]. 
  9. 人民出版社,書號17001.36,1972年3月出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