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之变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己巳之变,是明清战争的一部分,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女真后金满清可汗皇太极率兵十余万直逼帝都北京,为第一次清兵入塞崇祯帝孙承宗袁崇焕驰援,女真攻至北京城之下,阵斩明将赵率教满桂孙祖寿,大肆劫掠后返回满洲。事后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处死,袁麾下之祖大寿关外兵卒怨生。

开端

崇祯二年(1629年),蒙古女真发生严重饥荒[1],蒙古诸部请求袁崇焕开粜互市,后崇祯严令只准按口换粮[2][3]。同年六月,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认为这是奇袭女真的最佳时机[4],同时,王怀达陈国威二人又预料到了指出了皇太极的军事行动[5],但袁崇焕虽然没能采取行动,仍上奏称及后金会绕道蒙古进攻明朝[6][7][8][9]

清兵入犯

十月,皇太极在“屈尊”与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议和失败且毛文龙已死的情况下,兵行险招,“暗度陈仓”,发生了清军兵临京都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在皇太极率领下,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11月18日,女真大军兵临北京城城下,北京戒严兵部侍郎王洽急调各路勤王军保卫京师。

袁崇焕得知爱将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的消息,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二天,九千骑兵有四千人掉队,步兵不能兼进[10],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赐御膳和貂裘,袁崇焕请求让疲惫的士兵入城休整,却没被批准,只好驻军北京广渠门外[11]。两日后(11月20日)清晨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祖大寿阵于南侧,王承允阵于西南侧,袁崇焕阵于西侧,一战将后金左翼大军击溃,随后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取得左安门之捷,二十九日南海子袭营,敌军大乱,遂解京城之围。

袁崇焕得罪

先前清军在北京郊外大举劫掠,袁崇焕兵少不能制,固守营寨,等待主力援军。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惨遭蹂躏,引起戚畹权贵的极度不满,向朝廷告状。清军早先在得知袁崇焕入援后,散布流言:“袁督师约我来。”于是京城内议论纷纷,谣言日炽。明季北略载:“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记,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批云:此用武穆反间之计〗。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此言周延儒亲语余者,延儒久与虏比,虏每输情,故知其言不诬。”十二月初一,崇祯因中反间计,将袁崇焕下狱。袁崇焕部下闻讯,顿时大愤,全军望城痛哭,三日后,关宁军东溃,情势再度逆转。不久皇太极复至京城安定门,崇祯令大将满桂出战,满桂以兵少婉拒,崇祯不准,于是满桂含泪而出,与清兵在安定门大战。此一战场由皇太极亲自上阵,明军节节败退,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清军得知关宁军溃走后大喜,开始写信招降一时激愤不已的袁崇焕部下,但得到袁崇焕手书的关宁军并无投降之意,只有用战功救出自己主帅之意,最后,祖大寿斩杀了皇太极的招降使者。

袁崇焕下狱

十二月初一日,[12]祖大寿闻讯,顿时大愤,率大军疾归山海关,情势再度逆转。此一战场由皇太极亲自上阵,明军节节败退,大将满桂孙祖寿战死。时兵部尚书王洽“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遂下狱,隔年四月,病死狱中。

原因

[来源可靠?]

皇太极不知从何知道了袁崇焕向崇祯说过“五年平辽”的话,终于发现之前自己“屈尊”议和,竟受到对方如此愚弄。于是写信斥责袁崇焕:“我欲和好,尔复败和议,不念军民将士之死伤,更出大言,则兵并非易事也。”又云:“我诚心和好,尔自大不从,谅天亦鉴之,人亦闻之矣。”随即起大军,出兵征明,让阿敏留后。崇祯二年二月,后金的汉人副将高鸿中曾上疏皇太极:“若此时他来讲和,查其真伪何如?若果真心讲和,我以诚心许之,就比朝鲜事例,请封王侯,从正瘚,此事可讲。若说彼此称帝,他以名分为重,定是要人要地,此和不必说。他既无讲和意,我无别策,直抵京城,相其情形,或攻或困,再作方略……。”皇太极曾经说过:“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廓、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可见,后金此次军事行动,属于先发制人的策略。“未及期而虏已在目中矣,是以奴眈眈欲先发破我成局”(此说法始见《辽西入卫纪事》,作者署名周文郁)。

后果

[可疑]

己巳之变之后清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例如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第三次入塞,宣大总督梁廷栋与兵部尚书张凤翼无兵无饷,自知死罪难逃,每日服食大黄取泻求死。

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塞,卢象昇拼死奋战,最后阵亡。崇祯年间明廷始终和战不定,在清军与流寇之间陷入两面作战之困境。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奉命镇守蓟辽边境,给予李自成张献忠趁势崛起的机会。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洪承畴松锦之战战败被清军俘获,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初三,孙传庭部被李自成部歼灭,自此明朝内外尽墨,明朝难免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太宗本纪》:“是岁,大饥,斗米值银八两,银贱物贵,盗贼繁兴。”
  2. 兵部行《督帅袁崇焕题》稿:“奉圣旨: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
  3. 谈迁国榷》:“朵颜三卫及建虏大饥,三卫夷半入于建虏。束不的求督帅袁崇焕开粜于前屯之高台堡,互市貂参。边臣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
  4. 谈迁国榷》(卷90):“至南台堡,闻朵颜束不的为贼汉卖妇女,为建州积谷。宁远武进士王怀达、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贼汉,其实妮之,为满州娴也。部落不满万,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此地间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可乘夜掩而杀之。’”
  5. 谈迁国榷》(卷90):“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洲兵十五万攻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问之,曰往朝鲜矣。抵南台堡,知朵颜束不的为插汉买妇女,为建州积谷。甯远武进士王振远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插汉,其实昵之,又建州姻也。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人,此地开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乘夜掩而杀之,傅介子所以斩楼兰也。建州哨在束不的部内计四百余人,不将弓矢,插汉远在漠外,驰援不及,斩头寝内,敌氛可息。失此机会,四月间四汗先至,秋冬诸王子尽入,必舍辽而攻蓟、宣矣。”
  6. 崇祯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于兵科抄出之《钦命出镇行边督师蓟辽等处兵部尚书臣袁崇焕谨题为乞汰冗官以纾国用等事》、“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7. 《崇祯实录》卷二:“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
  8. 石匮书后集》:崇焕随奏:‘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于彼处设一团练总兵’。遂以王威为请。兵部以王威新奉部劾,不肯即予,留难移时。”
  9. 《白冤疏》:盖崇焕自任复辽,殚精拮据;甫及期年,锦宁一带,壁垒改观。正拟器械马匹,稍有头绪,决计渡河,惟虑蓟门单弱,请宿重兵。已特疏言之,再疏催之。
  10. 程本直:《白冤疏》
  11. 《崇祯实录》第2卷,第70~71页:“崇焕惧上英明,终不敢言款。第力请率兵入城,不许。”
  12. 《崇祯实录》第2卷,第72页:“十二月辛亥朔……,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于平台,崇焕方遣副总兵张洪谟等蹑■,闻召议饷,乃入见。上问以杀毛文龙,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对。命下锦衣狱。赐桂等馔,随太监车天祥谕慰辽东将士。”。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