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阜康市
縣級市

天山天池

阜康市地圖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區劃類別縣級市
區劃代碼652302
政府駐地博峰街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21)22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831500
電話區號+86 
車牌首號新B

阜康市維吾爾語فۇكاڭ شەھىرى‎)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是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轄的縣級市,地處烏魯木齊東北57公里。著名的天山天池位於阜康城南40公里的山中。

歷史

漢神爵二年(前60年),漢朝政府設西域都護府護衛和管理西域各國。阜康地區屬卑陸國和卑陸後國。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庭州,管理天山以北地區,阜康屬庭州。唐朝,特別是在絲綢之路新北道開通以後,阜康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期間在阜康境內,沿絲綢之路從東到西建有阿克木那拉、土墩子、五米土堆烽火台及耶勒守促城、俱六守捉城、唐王城等。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平定準噶爾,在天山北麓設州、縣,採取大規模屯田措施保障軍需和發展經濟。阜康地區是重要的屯墾地之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阜康設立軍屯,留兵在阜康屯田。5年後,又將駐防烏魯木齊的攜眷兵522戶1796人派往阜康屯田。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開始在阜康興辦民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築城,由屯墾兵駐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設阜康縣,隸迪化直隸州,轄28個村莊。光緒十年(1884年),阜康隸鎮迪道管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從阜康縣分出孚遠縣。民國時期,阜康屬迪化道,隸迪化行政長公署管轄。1958年5月,阜康縣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1992年11月,阜康市撤縣設市,仍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2]

地理

阜康市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鄰吉木薩爾縣,西與米東區接壤,南與烏魯木齊縣相望,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相連。總面積8545平方千米。西南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7千米,西距昌吉州首府昌吉市93千米。

阜康市南部山區海拔700—5445米,屬天山山脈,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屹立於群峰南側;海拔2800米以上為高山區,終年積雪,孕育着發達的現代冰川,是阜康市各條河流的發源地;海拔2800—1700米為中山帶,是阜康市天然林區及主要夏牧場。海拔1700—700米為前山丘陵地帶,富含礦藏。中部平原海拔700—450米,由各河流沖積、洪積而成,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勢平坦,土層較厚,是農田的集中分佈區,也是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北部為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高度450—800米,植被為梭梭、檉柳等灌木及稀疏的沙生植物。

阜康市有七條河流,自西向東為:水磨河、三工河、四工河、甘河子河、白楊河、西溝河、黃山河,各河流均發源於市境內天山北坡。水源主要依賴高山冰川和積雪融化及大氣降水補給。

阜康地處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境內隨地貌單元的變化,溫度差異明顯,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2.54℃,降雨量323—530毫米之間,年均無霜期為140天左右。中部平原年平均氣溫6.6℃,年均無霜期為174天,年均降水量186毫米,年均蒸發量2064毫米。北部沙漠年平均氣溫5.9℃,年均無霜期155天,年均降水量145毫米,年均蒸發量2292毫米[3]

行政區劃

阜康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4個、1個、2個民族鄉[4]

博峰街道阜新街道准東街道甘河子鎮城關鎮九運街鎮滋泥泉子鎮上戶溝哈薩克族鄉水磨溝鄉三工河哈薩克族鄉、兵團農六師土墩子農場、兵團六運湖農場、兵團二二二團農場。

交通

參考文獻

  1. 古丝路上的新阜康全文. 阜康之窗. [永久失效連結]
  2. 历史沿革 - 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2021-01-27]. 
  3. 自然资源 - 阜康市人民政府. www.fk.gov.cn. [2021-01-27]. 
  4.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