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哥斯拉
File:Godzilla.jpg
平成系列的哥斯拉經典形象
首次登場哥斯拉》(1954)
創作者
虛構設定信息
家人迷你拉
哥斯拉二世

哥斯拉ゴジラ Gojira,英語:Godzilla),為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怪獸,日本影史上最悠久,世界影史上公認最經典最有名的怪獸角色。

最早的哥斯拉是一部受到美國《金剛》影響的怪獸電影,描述受到輻射污染的海域中出現一隻身高達50公尺的怪獸哥斯拉。哥斯拉後來成為日本類似電影動畫漫畫的怪獸原型,對於日本動漫作品的怪獸形象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哥斯拉從1954年推出第一集,到了2004年11月已經足足50年,也在荷里活舉行了50歲的生日典禮。哥斯拉系列在日本共有28集,但由於在日本觀眾逐漸減少,所以在第28集之後,哥斯拉系列暫停拍攝。

傳奇電影公司於2014年製作了第二部美國拍攝的哥斯拉電影《哥斯拉》,導演為加雷斯·愛德華。2019年的續集《哥斯拉 II 怪獸之王》,由麥可·道格堤執導,也是傳奇影業怪獸宇宙第三部作品。2021年的《哥斯拉大戰金剛》,由亞當·溫高德執導,為傳奇影業的第四部作品。

詞源

「哥斯拉」(gojira)是一個日語混成詞,由日語gorira (ゴリラ?, 意為「大猩猩」,即「哥」)kujira (クジラ?, 意為「鯨魚」,即「吉拉」或「斯拉」)構成。

哥斯拉電影系列

國際系列

  • 《酷斯拉》(Godzilla)(1998年)

許多影迷認為,日本版的哥斯拉受到二戰原子彈轟炸以及第五福龍丸事件的影響,充滿著反戰、反核武的意味,然而哥斯拉本身更是代表着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美國電影版《酷斯拉》中,人類用各式各樣的戰爭武器對抗美國版《酷斯拉》,並且成功毀滅了這頭巨獸,加上本片中造型宛如一隻巨型蜥蜴,甚至還會下蛋生產,實與影迷心目中的無敵怪獸形象不符,因此死忠的影迷們並不承認這隻美國版《酷斯拉》跟哥斯拉有任何關聯。東寶也在2001年的電影《哥斯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的劇情裏,亦表達1998年在紐約出現的怪獸只是美國人認為的《哥斯拉》,日本學者並不同意。

另外在2004年的日本電影《哥斯拉 最後戰役》裏,也有影射這隻美國版「哥斯拉」攻擊雪梨的劇情,而這隻怪獸亦於此電影正式「正名」為「《吉拉》(Zilla)」不過三兩下就被正牌日本版哥斯拉秒殺,算是一個娛樂影迷的惡趣味

導致美國版《酷斯拉》與日本版哥斯拉(ゴジラ )傳統形象及影迷期待間巨大落差之原因,有如下說法:據說在開拍之初,日本索尼公司(電影公司的股東)曾交予製作人員一本備忘錄,其中巨細靡遺的對哥斯拉(ゴジラ )的造型與演出方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以防對本片出現對這隻日本國寶怪獸的醜化(傳聞該備忘錄詳細到連哥斯拉的腳趾數都加以限制)。但本片的編劇與導演卻在拿到備忘錄的當天就把備忘錄「搞丟」了,且忘了備忘錄的存在,而開始天馬行空的重新設計哥斯拉。時代雜誌(TIME)在電影上映時出刊的雜誌中刊登此一傳聞,但美式惡趣味風格強烈的本傳聞也可能僅是記者的笑話,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為真。本片對日本哥斯拉形象的唯一保存是哥斯拉的叫聲,其獨特的吼叫聲,在製作人員嘗試過所有方式都無法超越的情況下沿用。

銀幕形象的轉變

《哥斯拉》電影海報(1954年)

1954年的《哥斯拉》,將哥斯拉描述成身高50米、恐怖、巨大的破壞者,哥斯拉以其巨大身軀與熱線,彷彿只是為破壞而破壞般的蹂躪船隻與城市;再加上製作群刻意在電影前半段不公開哥斯拉的真面目,僅以腳印、叫聲、腳部的特寫與受害者的慘叫聲營造其懸疑性與神秘感,以及與第五福龍丸事件,二戰原爆與冷戰核競賽等時事及歷史事件的切合,使《哥斯拉》得到極大的迴響與票房成功、哥斯拉「人類之敵」的反派形象也就成為哥斯拉早期幾部作品的主要基調。

這樣的形象在哥斯拉問世十年左右時出現變化,作為系列性的娛樂電影,本片無可避免的開始導入社會上的流行與話題性事物,進而改變了哥斯拉銀幕上的性格與形象。

由於五零年代末期摔角力道山引起的摔角熱潮、哥斯拉系列的第三作《金剛決戰哥斯拉》中哥斯拉與敵對怪獸日版金剛間的打鬥場面混入了擬人化的摔角動作,十周年紀念作《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裏哥斯拉更進一步的擬人化,出現了與異種怪獸間以肢體語言及叫聲溝通的劇情,並第一次出現「為保護地球(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的設定。至此,哥斯拉的反派形象已徹底消失、在接下來的幾部系列電影中、哥斯拉在電影主劇情中打擊惡勢力支配的怪獸,儼然成為正義使者,同時更進一步加強了擬人化的人性刻劃(如打敗敵人後擺出時下流行的動作),此種轉向最後在1967年的《哥斯拉的兒子 怪獸島的決戰》一片達到高潮─本片為哥斯拉創造了一隻子獸迷你拉、哥斯拉除了在片中對抗巨大的異變昆蟲外還充分展現了親情。

至20世紀六零年代末期,哥斯拉正義的「怪獸王」形象已牢不可破,此種形象與娛樂業生態環境的改變促使-哥斯拉電影再次作出轉形:日本家用電視的普及對電影票房造成了明顯的衝擊,由原哥斯拉系列電影特效總監圓谷英二所監製的電視劇《超人吉田》(ULTRAMAN)也在兒童間掀起了對巨大變身英雄的崇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哥斯拉系列開始轉變為兒童娛樂電影(會作這樣的年齡層瞄準的着眼點在於父母必定會陪同兒童觀影而增加票房,以及以玩具為主的周邊產品的商業利益),在這些作品中,哥斯拉如同摔角冠軍與超人吉田,與各式各樣危害人類的怪獸展開激戰,並加入許多各種取悅低年齡層觀眾的有趣情節。1968-1975年間哥斯拉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率推出此類兒童電影基調的系列作,其中雖也有《哥斯拉對黑多拉》這種以公害為議題且表現手法帶有強烈實驗風格的異色作,不過這段期間的主要風格仍是簡單明快的劇情與豪快的打鬥。然而,本時期的系列電影票房卻出現了明顯且持續的萎縮,造成哥斯拉聲勢下滑的原因不止於一端,電視特攝影集的挑戰、石油危機造成的製作品質下降(譬如後期的幾部哥斯拉電影為節省成本,均大幅減少了破壞都市的場面)與系列作本身創意的枯竭都是主因,種種的原因終於東寶公司決定在1975年的系列第十五作《機器哥斯拉的逆襲》後暫停系列電影的製作,此一決定也標誌了日本1950-70年代怪獸特效電影黃金時代的結束。

1984年,在九年的沉寂後,東寶公司於哥斯拉誕生30周年時推出的《哥斯拉》使這隻哥斯拉奇蹟式的在大銀幕復活,為了繼續在高度發展後高層建築林立的東京表現巨大感,哥斯拉的身高改為80米。藉助電影特效的進步,與故事風格、形象重回成熟劇路線,哥斯拉的回歸獲得大成功,並開啟了至1995年結束的第二次系列作熱潮。

本時期的哥斯拉捨棄了六零、七零年代的擬人化描述,而是重新定位為類似系列原點的破壞者角色,哥斯拉成為一種不可預測並令以先進科技自豪的現代人類感到壓倒性無力感的活動天災。在重新設計為略具鈍重感而威嚴的外型的同時,對哥斯拉的描述也傾向於視為一種獨特的巨大生物,有着特殊的習性:如1984年版《哥斯拉》中哥斯拉對候鳥的超低音頻會有所共鳴,1993年的《哥斯拉 vs 機器哥斯拉》更將哥斯拉描述成一種以杜鵑鳥借巢方式繁殖的生物,種種具真實感的描寫令此時期的哥斯拉形象頗受好評,而本時期哥斯拉以核能放射線為食,為覓食而襲擊核動力潛艇與核電廠,最後也因體內不正常的核聚變反應而失控死亡(1995年《哥斯拉 vs 戴斯特洛伊亞》)的劇情走向,也明顯隱含有對人類文明的反思。

日本方面原本欲以1995年《哥斯拉 vs 戴斯特洛伊亞》一片末尾的哥斯拉之死作為系列電影的完結,但由於1998年美版《哥斯拉(吉拉)》(Godzilla,台灣片名譯為酷斯拉,後來因不被認可為哥斯拉,故該出場怪獸改名為吉拉(Zilla),不過,電影並未改片名)無法令日本人接受,加上在哥斯拉系列結束時重製的另一經典怪獸系列卡美拉三部曲獲得大成功的影響及影迷的期盼、哥斯拉系列終於在1999年二次復活;在以《哥吉拉2000:千禧年》為首而以《哥斯拉最後戰役》作結的六部作品中、哥斯拉的風格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八零、九零年代的經典形象,但比前一系列期更加強調與系列第一集故事關聯性的特徵,使本期各別作品的哥斯拉擁有複雜各異的象徵意義─懲罰人類文明的天譴、過往的亡靈,對人類某種過於先進(或違反自然)的科技顯示出憤怒的巨靈,或人類面對無力克服危機時不得不認同的最強生物。可惜的是,這些大膽的嘗試未能使哥斯拉系列電影在荷里活特效電影掛帥的今日獲得如過往亮眼的成績,東寶也在公開《哥斯拉最後戰役》的同時宣佈五年到十年─甚至永久性的─不再拍攝哥斯拉系列電影。

但在時序步入2010年代的現在,哥斯拉又再度成為電影界的寵兒─它舉世聞名的巨獸形象提供了荷里活電腦特效奇觀電影絕佳的發揮空間與系列電影特有的票房保證優勢,2009年,美國傳奇影業再次取得了哥斯拉的拍攝權利,與華納兄弟合作拍攝了全新的美版哥斯拉電影並於2014年上映。較之飽受愛好者非議的1998年版,片中的哥斯拉在擁有更貼進日本原始設定的外型與背景(如同樣有着在1950年代與人類初次發生衝突的過去)的同時賦予了更具富說服力的新詮釋,哥斯拉成為立於遠古奇特的高放射性生態鏈頂端、因死敵穆透的復活而甦醒的巨大生物。這個獲得全球票房與口碑雙重成功的改編亦重新燃起了母公司東寶對哥斯拉的熱情,而於2016年推出了全新的日本哥斯拉電影《真·哥斯拉》,並首度以全CG的方式沉重地描述了一段真實日本面對哥斯拉出現時陷入混亂的故事。如今,隨着傳奇影業正式地預告美版哥斯拉將擁有自己的三部曲電影以及與另一經典怪獸金剛共用的世界觀,再一次成為了全球影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名字之一的哥斯拉也將繼續在螢光幕上縱橫睥睨下去。

哥斯拉與原子怪獸

哥斯拉「原子怪獸」的背景與成功多半被視為日本人對戰爭記憶,及對原子能愛恨交加的矛盾情緒的體會。但有部份特攝迷認為哥斯拉大量抄襲了1953年(哥斯拉上映的前一年)由法國導演Eugène Lourié拍攝的怪獸電影原子怪獸出現的創作元素,如因為核子試驗而巨大化的太古恐龍(不過美國的原子怪獸是四腳爬行的),利用高壓電網試圖進行阻攔,以及最後以生化武器加以擊敗(雖然其規模與方式差異頗大)等情節上,兩片確實頗有神似之處。

哥斯拉的導演、編劇等人確實很有可能在創作當時參考了同為怪獸電影經典的「原子怪獸出現」(其實本片導演本多豬四郎與特效總監哥斯拉(創造者)圓谷英二等人,都曾在訪問中表示拍攝哥斯拉-的動機是想做出不遜於同期美國特效電影的作品),但他們為日本怪獸電影訂下的基調與哥斯拉的經典形象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動搖。

歷代哥斯拉

初代哥斯拉(第一代)

因核子試爆而出現的巨大怪獸,爬到陸地上大肆破壞。從嘴裏噴出「白熱光」燒盡一切。最後被水中氧氣破壞劑所殺死。在2002年被回收改造成三式機龍(新千年哥斯拉系列)

昭和哥斯拉(第二代)

二次登場的哥斯拉,最初仍然是邪惡的怪獸,但後來逐漸轉化成為正義怪獸。造型比較多變,但統稱為二代哥斯拉,設定上也都是同一隻。最初仍然口吐白色的白熱光,後來正式設定成了銀藍色的「放射火焰」(再後來改為放射熱線)。曾先後和多隻不同的怪獸交手,也和一些怪獸結成了盟友。

平成哥斯拉(第三代)

  • 身長:80m
  • 體重:5萬噸
  • 登場電影:《哥斯拉》《哥斯拉vs碧奧蘭蒂
  • 時代定位存有爭議,由於《哥斯拉(1984)》到《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亞》之間具連貫劇情,部分人將其稱為平成七部曲。但平成年代實際開始為1989年,且1989年除哥斯拉戲服大幅變化外,其往後作品《哥斯拉vs碧奧蘭蒂》至《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亞》之間,女主角均由小高惠美所飾演之超能力少女"三枝未希"擔任。另一部分人則稱平成六部曲。

於1954年首次侵襲多年後再次出現的哥斯拉(與昭和版世界觀有所差異),體型較昭和版巨大許多,模樣也變得更為兇猛和強悍,口中的放射火焰為強調威力,改成直射的能量波狀,別名「放射熱線」,由於當時特效技術的限制,非高清畫面往往只呈現一道光束,也使得許多觀眾誤解哥斯拉是口射激光,實際上熱線的本質仍是火焰不是光。初次登場受到人們用超音波所吸引,掉入火山口。在其中沉睡五年後再次出現。與碧奧蘭蒂交戰時,因體溫上升關係,人類所研發之反核能細菌得以發揮作用,導致哥斯拉活動力下降並停止行動。而碧奧蘭蒂亦傷重,化為塵埃飄向宇宙。

新平成哥斯拉(第四代)

由於未來人改變了歷史,使得歷史上原來的哥斯拉(第三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王者基多拉的誕生( 未來人的陰謀)。帝洋集團總裁,新堂認為要打倒王者基多拉近能藉助哥斯拉的力量想法下。以刻意人為的方式將核子潛艇送往哥斯拉(第三代的原型)的身邊,再次導致哥斯拉誕生(此時反核能細菌效果自然也消失)。因為所接觸的核輻射更強,整體體型更大,力量更強。平時的放射熱線是銀藍色,溫度為攝氏50萬度,在1994作品《哥斯拉vs太空哥斯拉》中,逆吸收了太空哥斯拉的能量,再度噴出紅色,攝氏90萬度的「燃燒螺旋熱線」。

紅蓮哥斯拉(第五代)

哥斯拉(第四代)(哥斯拉的心臟)失去控制的型態,身體外皮呈現出大面積的赤色,並朝外不斷噴出白色霧氣,噴出的熱線全為紅色。有着「無限熱線」之別稱的必殺技燃燒熱線甚至能夠在行動能力維持時間內無限提升威力,但行動力最差,因熱能滿載自身承受痛苦極高,劇中近乎無視任何攻擊傷害,承受戴斯特洛亞任何攻擊後均能於短期間內起身還擊。在打敗了戴斯特洛伊亞之後因體內溫度過高,身體融化而死。

哥斯拉二世(第六代)

哥斯拉之養子(僅為同族,沒有血緣關係)。被戴斯特洛伊亞打敗。後來吸收紅蓮哥斯拉死的時候放出來的能量,急速成長成新一代哥斯拉,但官方資料並未交代其最後的身長與體重。

千禧哥斯拉(第七代)

故事與平成系列毫無關係;世界觀是繼1954後第二頭再次出現的哥斯拉,外貌與過去有明顯不同。噴出的熱線為官方亦稱為「赤色熱線」,但畫面呈現熱線顏色為金橘色,並非平成時期的紅色。因特效技術的進步,一般畫面都能呈現出熱線為火焰、氣體所構成。熱線顏色還有粉紅色。

新千禧哥斯拉(第八代)

與前作裏面的哥斯拉外形相似,但並非同一個體。兩故事世界觀亦不同。熱線顏色為白色、粉紅色。

破壞神哥斯拉/白眼哥斯拉(第九代)

由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恐龍,匯聚了太平洋戰爭中被遺忘的大量亡魂而誕生,登陸的原因就是為了向遺忘了他們的人們復仇。其作戰方式殘暴無仁,對一切趕盡殺絕,是少見的存粹邪惡的哥斯拉。上岸後肆意破壞,以壓倒性的優勢消滅了人類軍隊和三隻護國聖獸(巴拉剛,摩斯拉及基多拉),最後被迷你潛水艇由體內從王者基多拉打出來的傷口擊穿,自爆而死(雖然在彩蛋裏,它的心臟沒有被炸碎(哥斯拉有再生能力),這一版本的哥斯拉並沒有拍攝續集)。熱線顏色為白色、藍色,威力相當小型原爆,同時有「能量逆吸收」的特殊能力,吸收敵人的光線攻擊,蓄積在自己的背鰭中,並發射威力更強的引力放射熱線,哥斯拉以此手段徹底消滅已經復活兩次,糾纏不清的王者基多拉。

新千年哥斯拉(第十代)

外形與千禧哥斯拉類似,但使用熱線為銀藍色。首次對戰機械哥斯拉雖暫時撤退,實際上哥斯拉把其當作同類與對方產生共鳴,恢復其1954哥斯拉自我意識造成暴走,終戰因機械哥斯拉能源耗盡,損失右手且已無戰鬥能力,但也重創哥斯拉終止其繼續登陸破壞日本。

二次與機械哥斯拉(三式機龍)交戰時,已被摩斯拉成蟲消耗體力,擊殺摩斯拉成蟲以及再度癱瘓機械哥斯拉時,被摩斯拉留下的雙子幼蟲干擾牽制,人類最後再度啟動機械哥斯拉以右手電鑽將哥斯拉傷至失去戰鬥意志,被雙子幼蟲以毒絲捆包,與機械哥斯拉共同沉於日本海溝

終焉哥斯拉(第十一代)

  • 身長:100m
  • 體重:5萬5千噸
  • 登場電影:《哥斯拉最後戰役》 體型巨大而較為靈活。最初因為地震而被人類趁機封入冰雪之下。後來因X星人使用壓倒性的科學力量以及控制地球上所有具M鹼基的怪獸進行侵略,人類迫不得已將地球最強兵器哥斯拉喚醒(劇中不具M鹼基的怪獸僅有哥斯拉,迷你拉以及摩斯拉)。甦醒的哥斯拉以壓倒性的優勢,擊倒甚至殲滅了許多怪獸(註:歷史作品中具戰友關係之怪獸們均存活,而對手關係全數殲滅),最後以壓倒性的一發「超螺旋熱線」擊毀怪獸X搭乘的隕石,與怪獸X展開勢均力敵的戰鬥,但卻不敵怪獸X變身而成的凱撒基多拉。最後吸收了尾崎藉轟天號發射出來的能量波以後恢復體力,將凱撒基多拉擊敗並以必殺技「紅蓮G閃光熱線」扔出大氣層並炸毀。在準備與轟天浩再戰時被迷你拉阻止,與迷你拉一起返回大海。熱線顏色還有綠色、藍色。

傳奇哥斯拉 (第十二代)

  • 身高:約108m(355ft),2019增高為119.8m(393ft)
  • 尾巴長度:約168m(550ft 4in),2019增長為約220m
  • 背鰭:約89片
  • 手掌:約11m(34ft 4in)
  • 吼聲:可傳達至8千米(約4.8mile)
  • 體重:若灌滿水為9萬噸,2019增長到9萬9634噸
  • 登場電影:《哥斯拉》《哥斯拉 II 怪獸之王》《哥斯拉大戰金剛

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在地球上誕生的史前巨獸,身為自然平衡者的角色,在50年代中曾被人類多次使用大規模的氫彈爆炸攻擊後於1954年潛伏在海底沉眠。直到60年後為了消滅同樣是兩億五千萬年前的天敵史穆透而醒來。在夏威夷機場與雄穆透短暫交手,其後與雌穆透等怪獸在美國三藩市最後交戰。後來用尾巴將雄穆透拍死,用原子吐息射入雌穆透體內將其灌死後便重新回歸大海。吐息的顏色為天藍色,但因穆透體內的EMP器官能夠抑制哥斯拉體內的放射能原子爐、使原子吐息極大削弱而呈現火焰狀。

在三藩市事件的五年後,哥斯拉察覺被冰封在南極的王者基多拉被將甦醒,哥斯拉前往與之對抗,先後在南極、墨西哥海域以及美國波士頓與基多拉戰鬥,並在摩斯拉的幫助下成功殺死王者基多拉,受其他遠古巨獸崇仰成為真正的怪獸之王。

先後瀕死又復活兩次,第一次在海中與王者基多拉對戰,被政府軍發射的水中氧氣破壞劑飛彈的爆炸波及而重傷,潛入深海的巢穴中吸收地球輻射慢慢療傷,透過芹澤博士犧牲自我的方式引爆核彈頭給予哥斯拉核能而得到強化;另一次則是被王者基多拉抓到平流層重摔地面,同時也因芹澤博士所給予的核彈能量過載導致身體無法承受而瀕臨核爆,在吸收了摩斯拉死後所給予的能量粒子之後,哥斯拉傷癒起身,化為燃燒紅蓮狀態,並將體內超幅度的核能量以類似日版「體內放射」技能的燃燒核能衝擊波反殺王者基多拉。吐息顏色同為天藍色,但卻因為沒有了穆透的抑制而能夠發揮全部威力、從2014年的火焰狀變為類似日版的光線狀。

另外,在紅蓮狀態下的燃燒核能衝擊波,其造型為摩斯拉的雙翅,釋放時亦會伴隨摩斯拉的鳴叫聲,導演於個人推特表示此為哥斯拉體內能量過多,需藉由摩斯拉協助的情況下才能釋放的特殊招式。

新·哥斯拉/真·哥斯拉/真·哥斯拉/荒神哥斯拉/庵野哥斯拉(第十三代)

  • 身高:118.5m(約388ft)
  • 體重:9.2萬噸
  • 登場電影:《真·哥斯拉

在攝取大量核廢料,經過不斷變異下而誕生的完美生命體,只要吸收水與空氣即可轉化為自身所需的核能。急遽進化成四種型態:水生型( 第一形態)、皺鰓兩棲型(第二型態)、直立型(第三型態)、完全型(第四型態及覺醒第四型態)分裂型(第五型)。最初以皺鰓兩棲型登陸於日本東京,在城市裏大肆破壞後進化成直立型,因需降低體溫而潛回海中。之後以最終型再度登陸東京,受到日本自衛隊猛攻依舊持續前進。前來協助的美國派出B2轟炸機,投下「碉堡剋星」炸彈成功造成傷害,不料哥斯拉從嘴部和背鰭發射放射線流摧毀了美軍轟炸機,將東京的其中三區化為火海。耗儘自身能源後,便進入休眠狀態十五天。休眠期間成為生物雷達,會把接近的飛行物打下來。醒來後因大量凝血劑間續注入而凝結成雕像,由於本體無法受到破壞目前只能與人類共存。尾部似乎又開始進化,疑似分裂生殖。熱線顏色為紫色,中間主要顏色為白色,屬於一種壓縮粒子火焰的形式,此外也會噴射超高熱放射性粒子帶焰。

哥斯拉地球/惑星哥斯拉/虛淵哥斯拉(第十四代)

  • 身高:300m
  • 體重:以地面震動波率估計為10萬噸
  • 登場電影:《GODZILLA

為目前歷代體型最大的哥斯拉。本作主要怪獸,與歷代哥斯拉的設定有頗大差異。 據說是從植物進化而來的究極生物,沒有骨骼,由金屬般堅硬的肌肉支撐全身,尾巴還可自由伸縮。細胞擁有磁鐵性質,以此生成強度極高的非對稱透過性防護罩(內部可出而外部不進)面對任何攻擊幾乎都可毫髮無損,但可透過破壞護盾生成器官背鰭解除;可以蓄積電磁力發射「荷電粒子砲」(劇中通常被叫做「熱線」),功率在3太瓦或以上,射程覆蓋太陽系,曾以超視距觀測到,並擊毀向地球而來,直徑30公里但質量和月球相當的妖星格拉斯。能透過破壞體內電磁波穩定來操縱周圍分子發熱,來達至類似「紅蓮」的超高熱狀態。其甩尾時尾部末端可達音速,透過同時釋放電磁便能釋出大範圍橫向衝擊波。可以從口中發射超振動波。 在人類與怪獸爭奪地球主宰的時代橫空出世,強悍的實力徹底顛覆人類對怪獸的認知。無條件地摧毀一切對自己有威脅的事物,無論人類還是怪獸都被其燃燒殆盡,即使後來人類與外星高科技種族艾克西夫及畢魯薩魯多聯手,也依舊無法與其匹敵。(數十枚核武的轟炸無法傷其分毫,美國總統崩潰自殺、用來掩埋其的喜馬拉雅山被其熱線融穿地脈逃脫、凝聚畢魯薩魯多智慧的機械哥斯拉因艾克希夫的陰謀而啟動失敗,被其摧毀,等等)聯軍使盡所有手段和資源後,只能帶著寥寥數千人逃出地球,往外太空尋找移居的殖民星球。在之後的兩萬年裏,哥斯拉讓地球上的一切都只隨着它的存在而進化,達到逆生態環境發展,只有順應它的生物才能存在,是地球的支配者。 初登場的時候為50米高,在兩萬年後成長為六倍之大,達300米以上。

最終哥斯拉 /SP·哥斯拉/奇異點哥斯拉/哥斯拉/古史羅(第十五代)

  • 身長:50m
  • 體重:2萬噸
  • 登場影集:《哥斯拉SP

終極型外觀是初代哥斯拉的延伸,恐龍般的前瞻骨架顯得格外突出,具有多重牙齒、一對特別突出的獠牙(犬齒)與暴露神經的背棘,還能依靠散發高熱不斷變換型態,雙腿十分粗壯,皮膚褶皺似盔甲,白色的背鰭斜向上延伸,長有類似鱷魚和海龜的鰭狀突起。原子吐息為使用帶有光之圓圈型結界固定的噴射熱線,一瞬間將東京化為火海,利用製造紅塵的能力在東京製造了一個獨立的生態圈,擁有足以承受自衛隊猛烈攻擊卻仍毫髮無傷的強韌外皮。雖是最終型態,但依本身的特殊情況還能夠再度進化,是個謎一般的恐龍型怪獸,在圖片『古史羅之圖』中對應『古史羅』,疑似劇中天災-紅塵的製造者,來自其他高次元的怪獸。

與舊嗣野地區管理局地下室的巨型恐龍骨架關係未知,但確定是同一種族的生物,但得要應適應外界進化成三種型態以對應四種東映怪獸(即泰坦龍海生型態、巴朗兩棲型態、哥羅龍陸生型態、哥斯拉最終型態),而這些怪獸剛好對應恐龍這一主題。

哥斯拉在系列電影以外的登場紀錄

哥斯拉在 荷里活星光大道的獎章

由於在日本(甚至世界)的高知名度,哥斯拉在許多非系列電影以外的影視作品中,有着許多商業或趣味考量的登場記錄:

東寶公司出品影視中的登場

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製作者東寶公司,曾讓哥斯拉在該公司1973年拍攝的巨大英雄影集「流星超人 ZONE(流星人間ゾーン )」中,以正義怪獸的身分登場,並協助主角流星超人對抗同樣出現在哥斯拉電影中的蓋剛王者基多拉等怪獸。在全劇26集的內容中哥斯拉總計登場五集,片中所使用的哥斯拉戲服為該年系列電影《哥斯拉對梅佳洛》中的款式。

1997年10月到1998年9月間,東寶製做了一套每集五分鐘,共256集的帶狀迷你影集「哥斯拉島(ゴジラアイランド )」,故事以虛構未來世界中居住於保育地海島的哥斯拉與怪獸保育機構「Gガード」一同對抗宇宙惡徒為主,本片中的怪獸登場與對戰場景大量的使用市售玩具搭配電腦合成畫面拍攝,為一主要特徵,雖然因此遭到了「露骨的玩具廣告」的批評,但也意外的讓東寶曆年所創造的特攝怪獸與英雄,在本作中幾乎都有登場與同台的夢幻演出。

同樣由東寶製作,2007年上映的電影《續·三丁目之黃昏》的開場,由電腦動畫製作的哥斯拉也驚鴻一瞥地出現在主角茶川的幻想中,大肆破壞了與它初登銀幕年代相當的東京。

超人吉田的夢幻對決

在日本特攝電影泰斗、有哥斯拉之父之稱的圓谷英二創造的經典特攝影集《超人吉田》的第十集「謎的恐龍基地」(謎の恐龍基地)中,超人吉田的當集對戰怪獸「襟卷恐龍。吉拉斯」(えりまき恐龍ジラース ),其實是用庫存的哥斯拉戲服改裝的,除了頭部皮膚的顏色與頸部的大襟卷之外,這隻怪獸的外形與設定數據與哥斯拉完全相同(甚至連必殺技都是完全相同的放射熱線),更加刻意且趣味的是,超人吉田在片中的打鬥高潮中甚至將吉拉斯的襟卷「扯」了下來。因此,該集的超人吉田上演了短暫的、有實無名的特攝英雄跨作品夢幻對決。

本影集中登場的哥斯拉是由兩部不同的哥斯拉電影中所用的戲服組合而成,圓谷英二素留有許多將過去電影使用道具再利用的逸事,而本片屬於其中特別有趣的例子。

荷里活的戲謔與致敬

在1997年與2014年的兩部正式授權電影外,美國電影偶爾會在電影中開玩笑或致敬式的讓哥斯拉以某種形式出現:

  1. 1994年由尚-克勞德.范達美主演的電玩改編電影快打旋風,在一幕日本相撲本田大戰俄國摔角手桑基爾夫的場景中,兩人打鬥的場景佈置了微縮建築模型和播放哥斯拉電影的超大電視牆,以表現兩名鬥士如同哥斯拉般的重量級程度。
  2. 侏羅紀公園第二集-失落的世界的片尾,當被補獲的暴龍逃出監禁大鬧街頭時,劇本刻意安排了幾個日本人邊逃命邊驚慌喊叫。據悉,那些日本人是在對暴龍大喊:「我離開日本了!別來抓我!」(I left Japan! Get away from me!)
  3. 2004年的科幻電影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明日驕陽)中,在反派的機械人軍團閃電襲擊紐約後,導演安排了一幕世界各國大報頭條的快速交替說明機械人的侵略擴及全球。其中一閃而過的日文報紙,赫然出現了「哥斯拉與巨人機兵交戰」的標題,並在下方放了一大張哥斯拉站在富士山山腳下的黑白照片。
  4. 提姆·波頓的電影星戰毀滅者中,哥斯拉在火星人的電視出現,該片段系電影「哥斯拉vs.碧奧蘭蒂」(1989)中哥斯拉攻擊大阪的畫面。
  5. 王牌大賤諜3中,麥克·邁爾斯駕車撞上一個類似哥斯拉模型,片中故意安排操日本口音之亞裔演員岡政偉說「看起來很像哥斯拉,但是他並不是」。以雙關語諷刺荷里活版的「酷斯拉」(1998)與日本原版的哥斯拉完全不符並失去原著精神以及影視文化常見的影射致敬行為。
  6. 蜘蛛人:驚奇再起中,關的父親喬治.史戴希(丹尼斯.萊瑞飾)曾對彼得說「我看起來像是東京市長嗎?」,便是用哥斯拉常大鬧日本來借指彼得跟他說的大蜥蜴大鬧紐約。
  7. 在電影世界末日中,一名胖黑人在路邊擺攤賣哥斯拉玩偶,一隻小狗還跑來咬它們,胖黑人於是跟狗飼主起爭執,緊接着第一批隕石來襲。
  8. 電影ID4中,主角小孩在避難所玩基多拉跟疑似哥斯拉的黑色怪獸玩具。
  9. 電影醉後大丈夫中,Allen對被從汽車後備箱中放出的亞裔角色Mr.Chow說「我和你是一個陣營的!我也恨哥斯拉,它毀滅城市!」。

動畫系列

東寶有推出兩套以Q版造型的哥斯拉短篇動畫,由於定位兒童向刪去核能問題,它們都只可噴火。

第一套系列是1994年至1996年的幼兒教育OVA錄影帶「Godzilland (ゴジランド)」(注意不要上述的ゴジラアイランド混淆),主要教授數數、加法、減法與平假名。摩斯拉在這動畫扮演保姆的角色,除了經典怪獸外,在加法與減法兩章更加入原創雌性怪獸「歌芝蓮(ゴジリン)」,是一隻膚色粉紅色、心型背鰭的小可愛。

第二套系列是在2020年Youtube官方頻道上傳的「我回來了!小哥斯拉 (ただいま!ちびゴジラ)」Flash卡通泡麵番,小哥斯拉猶如寵物怪獸待在家中,主要圍繞它與上班族主人「Satomi(さとみ)」的日常趣事。

美國曾先後製作過兩部冠以「Godzilla」之名的電視動畫。

美國1978年曾推推出一部26集的美式動畫「Godzilla」,故事風格為哥斯拉(酷斯拉)在扮演友善、正義的怪獸,在協助探險家四處探險的同時對抗各路原創反派怪獸的單元劇。本片哥斯拉的設定與日本原版存有差異:身高400英呎、重600噸、膚色綠色、口中所吐的為單純的火燄,並且未延用日本原版的叫聲。此外,片中還原創了一隻長有飛鼠飛膜,名為「哥蘇奇(Godzooky)」的小型怪獸作為哥斯拉的搭檔與甘草人物。

1999年至2000年,福斯電視網也製作、撥出了以1998年美國版酷斯拉電影為基礎的動畫系列「Godzilla: The Series」,故事延續暸電影版的結尾,新的酷斯拉從殘存未摧毀的蛋中孵化,但卻因為卵生動物常見的認母本能將電影的主角尼克博士視為父母,因而展開保護新酷斯拉的尼克與軍方衝突、酷斯拉也與各方陸續出現的巨大生物不斷展開戰鬥的故事。動畫系列共2季40集,酷斯拉的造型大體與美國電影版相同,但增加了類似日本的哥斯拉口吐熱線的攻擊方式(美國電影中酷斯拉取消了口吐熱線的設定,被一致認為是電影最大的敗筆之一)。

其他形式的登場

20世紀90年代初的NIKE球鞋廣告中,哥斯拉曾與NBA球星「惡漢」巴克利進行了一場身高50公尺級的街頭鬥牛。

日本已故知名諧星志村健的早期搞笑節目中,也偶爾會在一些荒誕的橋段中出現哥斯拉(比如流氓找到手持木刀、穿不良少年裝的哥斯拉擔任打手)。

2007年動畫我在伊朗長大,當中間接提及哥斯拉曾經在伊朗上映,雖然片中瑪贊的婆婆對該片極度不滿。

由於東寶在70年代中期曾美國漫威漫畫公司進行跨國合作,因此漫威在1977至1979年推出了獲得授權的美版哥斯拉漫畫『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共24集。漫畫以侵襲美國的哥斯拉與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與罪犯們展開的戰鬥為最大賣點,系列漫畫並創造了巨大的武士造型機械人Red Ronin、類人猿型的怪獸Yetrigar等原創性質的角色與哥斯拉對戰。

此外,日本的影視與漫畫中,也常會有影射哥斯拉的怪獸或怪獸電影出現,如推理漫畫名偵探柯南中,就常提及以哥斯拉為原型的怪獸電影《怪獸哥梅拉》(怪獸ゴメラ )系列,其漫畫第13卷封面上《怪獸哥梅拉的悲劇》(怪獸ゴメラの悲劇)的海報也類似《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亞》中的一場方面。漫畫家鳥山明的成名作怪博士與機器娃娃裏,三頭身滑稽造型的哥斯拉與系列電影怪獸也時常以背景、路人或主角阿拉蕾、加拉的朋友方式出現;但由於版權因素,這些畫面在日後發行的完全版單行本中修剪了一部份。

2005年的動畫電影蠟筆小新:風起雲湧!不理不理3分鐘大進攻裏,未來人附身的玩具光屁屁恐龍,曾屢次出現在蠟筆小新的各個長短篇的玩具中(曝光程度僅次於動感超人與康打姆機械人),外型明顯效仿哥斯拉並將尾巴改成光屁股。

2019年的動畫電影劇場版新幹線戰士:來自未來的神速ALFA-X裏,一隻全身被冰雪包覆、高度118.5公尺、造型類似哥斯拉的巨大怪物體出現在北海道,被命名為「雪之哥斯拉」(ユキノゴジラ)。熱線顏色為黃色、藍色。

另外,海洋守護者協會的其中一艘反捕鯨船潛艇MV Brigitte Bardot,是以哥斯拉的英文名Godzilla命名為Gojira---哥斯拉號

外號「哥斯拉」的名人

日本籍職棒球員松井秀喜,於日本職棒時期就有了「哥斯拉」的外號。

另一個外號有「哥斯拉」的日本職棒球員,則是廣島錦鯉隊的「紅哥斯拉」島重宣(球衣的背號55,與當初松井秀喜於日本讀賣巨人隊時使用的背號相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松井秀喜也曾於哥斯拉電影的系列作品「哥斯拉×機械哥斯拉」(ゴジラ×メカゴジラ )片中於兩段畫面客串出場,飾演自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