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戴逸(1926年9月—2024年1月24日),原名戴秉衡,男,江蘇常熟人,中國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清史與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工作。

生平

戴逸出生於常熟一個小官吏家庭,早年曾就讀於蘇州中學常熟中學(現孝友中學),194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於鐵路管理系。1946年他放棄在交大的學業,重新考入北京大學史學系。1947年加入民主青年同盟,並成為北大學生自治會理事。1948年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而離開北大,前往正定華北大學培訓學習。年底培訓結業後留在華北大學一部政治研究室工作。

1949年跟隨華北大學轉入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他曾在人民大學革命史教研室與中國歷史教研室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至江西餘江五七幹校。1973年回到北京,因當時人大停辦,他被撥歸北京師範大學

1978年人大復校後,戴逸出任清史研究所所長。2003年經中央批准,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正式啟動,他出任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1][2]

2019年10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圖書館戴逸學術館在常熟開館[3]

2024年1月24日,戴逸逝世,享年98歲。

社會兼職

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史學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會長[4][5]、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國務院學科評論組成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東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1]

獎項和榮譽

曾獲得越南胡志明勳章(1960年)、吳玉章科研獎(1985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1986年),國家五個一工程獎(1994年),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1994年),北京市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995年)等榮譽和獎勵。[6]

主要著作

  • 《簡明清史》
  • 《中國通史》
  • 《二十世紀中華學案》
  • 《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戴逸卷》
  • 清通鑑
  • 《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 《繁露集》
  • 《履霜集》
  • 《語冰集》
  • 《涓水集》
  • 《二十六史大辭典》
  • 《乾隆帝及其時代》

參考文獻

  1. 1.0 1.1 学者春秋:戴逸. 國學網. [2013-06-05]. 
  2. 大家丛书——戴逸. 商務印書館. 
  3. 常熟:文化传承 成熟质地. [2021-09-17]. 
  4. 戴逸:清史人生. 鳳凰網. 《百年潮》. 2008-01-31 [2021-08-12] (中文). 
  5. 中国史学会大事记(1949-200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3-11-05 [2021-08-12] (中文). 
  6. 戴逸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