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利瑪竇是耶穌會意大利傳教士、學者。1583年(明神宗萬曆十一年)來到中國。他在韶州時所穿的儒服,藏於意大利馬切拉塔藝術學院。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送出它的信仰。[1]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基督教傳道組織

伊斯蘭教的宣教

「宣教」(阿拉伯語:دَعْوَة‎)在阿拉伯語是「邀請」之意,即邀請人皈依伊斯蘭教。自公元七世紀起,伊斯蘭教就已迅速地從阿拉伯半島傳至全世界,先是因為阿拉伯征戰Arab conquests),跟着是商人和探險家在穆罕默德(S.A.W.)死後對外傳教。

最初,宣教工作是由穆罕默德(S.A.W.)和他的追隨者實行。在公元632年穆罕默德(S.A.W.)死後,四大哈里發時代及其後的穆斯林王朝的領土擴張是從征戰得來的,例如北非和歐洲中世紀安達魯斯Al-Andalus)地區。阿拉伯征戰把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瓦解。伊斯蘭教向東傳至呼羅珊(Khorasan)。該處之後就成為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斯蘭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向住在周邊的突厥民族宣教的踏腳石。

宣教活動在伊斯蘭黃金時代非常活躍。到外地經商的路線不斷增加,主要是到印度洋-太平洋海域Indo-Pacific),南至在非洲坦桑尼亞附近的桑給巴爾群島和非洲東南部海岸。

伊斯蘭教蘇菲派(Sufism)的出現使宣教活動大為增加。蘇菲派的神秘性質使之看來無所不包,是一種能為很多亞洲社群認同的特質。在塞爾柱突厥人Seljuk Turks)佔領安那托利亞(Anatolia)後,宣教人員能更輕易地到達先前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地方。

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早年,突厥式的薩滿教在安那托利亞地方仍然流行,但不久就被蘇菲派的神祕主義取代。

魯米(Jalāl ad-Dīn Muḥammad Rūmī)是一位從呼羅珊移居到安那托利亞的學者。他的學說是蘇菲派神秘一面的上佳例子。

奧圖曼帝國佔領巴爾幹半島期間,宣教活動也由在當地招募的貴族成員負責。他們都曾在君士坦丁堡或帝國的其他主要城市的知名學府受教育。很多時他們都會被派返祖家擔任當地政府的要職。在這樣的安排下,他們通常會建清真寺和學校給他們的子孫,同時亦把伊斯蘭教宣揚。

中非西非,伊斯蘭教的宣揚工作直至十九世紀初都很卓越,但很緩慢。之前,伊斯蘭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唯一的聯繫是貫穿沙漠南北的貿易。大部分人口是非洲人和柏柏爾人馬里帝國(Mali Empire),是撒哈拉以南地區很早就伊斯蘭化的重要證明。在非洲殖民時期,伊斯蘭宣教人員與歐洲基督教傳教士幾乎是在殖民地競力傳教。

在過往的一百年間,伊斯蘭穆斯林人口在美國大幅增加,因為有很多人入教。[2]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穆斯林是非裔美國人,他們原本幾乎都是基督徒,多是在1950年代後入教,且大多在都市入教,或是監獄中入教[3]等,一直增加著美國穆斯林人口。

猶太教傳教

猶太教不主動到外族人中傳教,因為猶太教不太願意外族人改宗猶太教。如果有外族人堅持要皈依猶太教也可以,要先通過教士的考驗。通常傳教士們「傳教」的對象是不守清規猶太人。這些猶太人可能是因為居住在沒有其他猶太人的地方而入鄉隨俗,或與異教徒結婚之後受到伴侶的影響,所以傳教士會向他們宣傳並鼓勵他們重新遵守猶太教的戒律。

傳教士也會向與猶太人的異教配偶傳教,希望他們歸附到猶太民族

遊戲中的傳教士

在電腦遊戲《世紀帝國II:征服者入侵》中,西班牙人的傳教士是騎着毛驢僧侶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