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

出自求聞百科
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
曾用名萬人大會堂
概要
地點天安門廣場西側
地址 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
現居租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起造日1958年10月
竣工日1959年9月
承建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地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
高度
高度46.5m
尺寸
直徑336m×206m
技術細節
建築面積171,800m²
層數地上4層,地下1層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趙冬日張鎛
建築商北京市設計院[1]
人民大會堂夜景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全景

人民大會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西城區天安門廣場西側,竣工於1959年。不僅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點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和辦公地點,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還對外承接會議與宴請及文藝活動。人民大會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屬事業單位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管理[2]

人民大會堂的圖案也被印在了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背面。

歷史

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後,中共中央開始醞釀在北京建設一個較大的禮堂。1958年8月的北戴河會議上,中共中央決定在北京建設包括萬人大會堂在內的多項重大建築工程,並要求在195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之前投入使用。自決定修建至建成僅一年零一個月有餘,時間非常緊迫[3]

1958年9月初,北京市規劃局就萬人大會堂選址進行了規劃,確定將萬人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分設於天安門廣場兩側。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設計人員應邀到北京參與十大建築的設計工作[4]

在進行了多輪方案之後,針對天安門廣場布局的問題,中共北京市委召開會議,確定天安門廣場東西寬500米,大會堂的高度可以超過天安門。此後又確定大會堂正門不正對人民英雄紀念碑。10月6日,第六稿設計方案送到中南海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匯報,確定了使用柱廊而不是中式大屋頂的樣式。此後又經過全國範圍徵求意見,10月14日夜間由周恩來總理初步確定了設計方案。 [5]

經過勘探,大會堂基礎範圍確定北側避開元大都護城河河道,南側試圖避開金代運糧河道但未能完全避開[6]。10月10日,基礎範圍內的民房拆遷基本完成。在基礎圖紙基本完成後,10月28日大會堂基礎工程開工[7]

作為一個邊設計邊施工的工程,開工後全國專家仍然在就建築外觀等問題進行討論。梁思成等認為中選方案形式的古典主義風格,是「西而古」,既不代表中國民族風格,又不能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周恩來總理舉了印度傳入中國後中國化,成為中國建築的例子,指出應該秉持國際主義精神,「古今中外,一切精華,兼容並蓄,皆為我用」[8]

1959年9月9日凌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到工地視察。視察時,北京市副市長萬里提出萬人大會堂尚未正式命名。經過一番議論,毛澤東最終敲定名稱為「人民大會堂」[9]。9月10日,人民大會堂正式竣工交付使用[10]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受到「破四舊」等極左思潮影響,人民大會堂部分廳室遭到嚴重破壞,有的廳室除留下一架屏風外,四壁空空如也。國畫家潘天壽吳作人的作品被從牆上摘下,棄置倉庫十年。部分家具被私人占用。布置在台灣廳內的用台灣草編織的沙發也被江青占為己有。青海廳大型掛壁國畫《祁連新貌》被「四人幫」成員之一搬到清華大學裝飾他的「接見廳」,直至1979年上半年才找回。北京畫家俞致貞創作的大型屏風重彩工筆畫《荷花》文革後被重新發現時,已經變成了一幅大語錄牌[11]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後,每周都設有一兩天的開放日,對公眾開放。「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人民大會堂被封閉起來,僅用於舉行大型會議及中央領導人辦公、接見活動,不再對外開放。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人民大會堂對外開放的問題被重新提起,一些中央領導「幾次會上會下都提起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人民大會堂封閉的做法再次遭到部分老同志批評。1979年1月27日晚,中斷了15年的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代表中共中央宣布:「人民大會堂將向各界群眾開放。」1979年7月15日起,人民大會堂重新對公眾開放。此後人民大會堂通過收取參觀門票,以及在人民大會堂內開設小賣部等的收入,減輕了經費壓力。隨後人民大會堂加快商業化,對外陸續開放了國宴服務、場地租賃服務等,到1980年代末在行政經費上已達到自收自支。1986年7月4日,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音樂會,成為首位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外國人,這次商業演出的巨大成功為人民大會堂舉辦商業演出提供了信心[11]

2007年12月19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將人民大會堂建築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第一批)》。

建築

人民大會堂坐西朝東,位於天安門西南,與國家博物館正對。人民大會堂東西寬206米,南北長336米,高46.5米,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8萬平方米。外觀為新古典主義蘇維埃風格的結合,並使用了中國風格的裝飾。建築平面呈「山」字形,外部是淺黃色花崗岩牆面,上有黃綠相間的琉璃瓦屋簷,下有5米高的花崗岩基座,四周共有134根圓形廊柱。總建築面積比北京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大,是全世界最大的會堂式建築。

功能布局

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是中國政府為來訪外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的室外場地
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是中國政府為來訪外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的室內場地

人民大會堂自北向南分為三段。一段主要功能為宴會廳;二段東部為中央大廳,西部為萬人禮堂;三段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和辦公區[12]。一段一層為交誼廳,二、三層為兩層高的宴會廳。二段全部高四層,其中東部一層和三層各設一個中央大廳,二層和四層為大廳上空和環形走廊;而西部為萬人禮堂,佔據四層高度。三段呈四方的環形,中間沒有建築,四周為辦公和小會議廳;2009年在環中部偏南進行了增建。由於工期緊張,人民大會堂只設置了台基下的地下室。

宴會廳

宴會廳位於人民大會堂的北牆。從北門進入,經風門廳、過廳到交誼大廳。交誼大廳面積為4,500平方米,大理石鋪地,四周的明柱和壁柱用桃紅色大理石鑲砌。

風門廳俗稱北大廳,是中國政府為邦交國元首訪問舉行歡迎儀式的室內場地;東側有國賓會談廳,西側有國賓宴會廳,分別是國家黨政領導人與來賓舉行會談和歡迎宴會的地方。南端有八米寬、62級的漢白玉階梯通往二層宴會廳;大樓梯頂端有迎賓廳,是黨政領導人在宴會前歡迎貴賓及賓主合影留念之處。迎賓廳置有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畫心高5.65米,寬9米,由著名畫家傅抱石關山月毛澤東《沁園春·雪》詞意為題材創作,畫題為毛澤東所書。廳內舖有人民大會堂最大的一塊地毯,寬16米,長23米,重三噸多。

江山如此多嬌油畫

宴會廳位於二樓,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6米,高15米,面積7,000多平方米,可以舉辦五千人的宴會或一萬人的酒會。廳內東、西、北環繞寬敞的二層休息廊,奶黃色的牆壁和巨大的圓形廊柱裝飾著瀝粉貼金花飾,南面有供講話和文​​藝演出用的主席台。宴會廳頂天花中央鑲嵌著由水晶玻璃組成的吸頂大花燈,周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點金石膏雕塑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整個大廳金碧輝煌,是舉行盛大國宴和國慶招待會的地方。中共中央全會閉幕會也在這裡舉行。

118廳

人民大會堂的118廳因為距離大會堂西南門和萬人禮堂的主席台比較近,成為當年毛澤東最常使用的廳室,常年在此辦公和接見外賓,也是人民大會堂中唯一以原始號碼命名的廳室。118廳布置簡單,沒有奢侈家具:大廳掛4幅畫,擺1組沙發,臥室里放1張床,室內有張不大的辦公桌和椅子。為保證毛澤東出席大會不發生任何意外,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徵得毛澤東主席的同意後親自布置,將118廳作為毛澤東的臨時住地,安排醫護人員在該廳室之地下室設立可應急的供氧中心,還在118廳至大會堂主席台之間,搭設供氧管路。

三樓中央大廳(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的正式名稱是「三樓中央大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外國政要及各國駐華使節遞交國書的場所,也是領導人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場所。

1993年3月3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副總理朱鎔基鄒家華錢其琛在三樓中央大廳舉行記者招待會,自此,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形成常態化、制度化。每年「兩會」時,總理記者招待會通常在三樓中央大廳舉行。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因報名參訪的記者很多,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也首次由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移至三樓中央大廳舉行。 [13]

由於總理記者招待會在此舉行,記者們見該大廳雕梁畫棟,富有皇家氣象,便稱之為「金色大廳」。隨着「金色大廳」一名的傳開,後來媒體在報導時均稱其為「金色大廳」。 [13]

該大廳始建於1959年,是位於人民大會堂三層的中央大廳,也是大禮堂和小禮堂的前廳,原設計為休息廳,最初由常沙娜設計,風格淡雅細緻。 2000年,該大廳曾進行了簡單裝修。[14]2009年,該大廳開始全面裝修改造,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煒鈺負責該工程。王煒鈺曾經承擔過毛主席紀念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大廳、人民大會堂香港廳、澳門廳的設計裝修任務。 [13]2010年3月1日,裝修一新的金色大廳作為人大新聞發布廳使用。 [15]

該大廳南北長,東西窄,正門開在東側正中間。整個大廳在2009年裝修前由20根白色大理石柱構成,裝修之後,白色大理石柱變為雕有金色祥雲圖案。 2009年裝修改造前,該大廳陳列有1幅油畫、5幅國畫。 2010年裝修改造完工後,該大廳陳設的藝術作品有很大變化。 [13]

  • 屏風:2009年裝修改造前,正門進門處擺放有一個屏風《唐人擊鞠圖》。 2010年改為「牡丹屏風」。 [13]
  • 主畫:位於西牆上。 2009年裝修改造前,懸掛劉宇一創作的油畫《偉業千秋》,描繪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率群眾進入人民大會堂。 2010年改為陳奕純創作的大型壁畫《國色天香》。 [16][17]
  • 西牆北側:2010年新掛國畫《鶴陣飛翔》。 [13]
  • 西牆南側:2010年新掛國畫《孔雀》。 [13]
  • 南牆:2009年裝修改造前,大廳南牆上懸掛三幅國畫,分別繪有迎客松、灕江山水、梅花圖。 2010年改安有長18米、高3.72米的蕪湖鐵畫《中華頌》,由張志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用兩個月創作,為楷書大字,由蕪湖的鐵藝大師儲金霞率弟子鍛造為鐵畫。 [13]2013年,該大廳南北兩側改換藝術作品,原來南牆上的《中華頌》被替換為國畫《黃河,母親河》,長18米,高3.72米,由王西京(陝西美術家協會主席)於2013年8月底創作完成,9月初運至北京,陳列在金色大廳,2013年10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陝西廳召開了「王西京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作品《黃河,母親河》捐贈儀式暨座談會」。 [18][19]
  • 北牆:2009年裝修改造前,大廳北牆上為兩幅潑墨國畫《天馬歡歌圖》、《唐人辭意圖》,均為長18米、高3米。 2010年改安有鍾開天創作的大型壁畫《壯麗中華》,長18米,寬3.72米。 [13]2013年,北牆上改掛國畫《長江萬里圖》,由袁運甫袁加創作於2013年。 [18][19]
  • 後面:大廳後面2010年新掛兩幅國畫作品。一幅是盧志學2009年創作的國畫《山高水長》,長6米,寬3.5米。另一幅是反映天山天池的作品。 [13]

國家接待廳

人民大會堂南端主要部分是全國人大機關辦公場所,一樓設有國家接待廳,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貴賓和中國國家元首接受外國新任駐華使節呈遞國書之處,面積為550平方米。設計富有民族傳統風格。頂部造型是瀝粉貼金棋盤式藻井,懸掛四盞宮燈式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飾織錦軟包,主牆面上是像征悠久中華文明的巨幅國畫《大河上下·浩浩長春》。

人民大會堂遼寧廳

遼寧廳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設計院. 建筑设计工作的大跃进. 《建築創作》. 2014, (5): 428–431. 
  2. 查询人民大会堂管理局. 事業單位在線. [2020-01-29]. 
  3.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24–25. 
  4.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25–28. 
  5.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28–36. 
  6.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37–38. 
  7.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40. 
  8. 張鎛. 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 建築創作. 2014, (5): 158–159. 
  9.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80–81. 
  10. 沈勃. 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 建築創作. 2014, (5): 81– 82. 
  11. 11.0 11.1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幕后.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3-27]. 
  12. 張鎛. 人民大会堂修建始末. 建築創作. 2014, (5): 162–163. 
  13.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让世界感受中国风情揭秘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国网,2013 -03-17. [2014-03-14]. 
  14. 王煒鈺俞靖芝尹思謹王曉東,亦空間亦裝飾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室內改造工程,室內設計與裝修2010年3期
  15.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布置巨幅书法《中华頌》,齐鲁网,2010- 03-03. [2014-03-14]. 
  16. 陳奕純,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主畫《國色天香》,《安徽文學》2010年第6期
  17. [1][永久失效連結]
  18. 18.0 18.1 李克强被问“执政一年感受” 笑答"问题太大" ,新华网,2014- 03-14. [2014-03-14]. 
  19. 19.0 19.1 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作品《黄河,母亲河》捐贈仪式暨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国文艺网,2013-11-01. [2014-03-14].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