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濬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陈濬,字华哲,一字心泉[1]福建省闽县(今属福州市)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2]

生平

陈濬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改任御史,转为给事中。担任谏官期间,言事不避权贵。咸丰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逼近京师,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陈濬接连上疏谏言反对。咸丰帝虽未采纳其言,但怜其忠心,没有将其治罪。

不久,陈濬出京任职,曾官安徽安卢涤和道[2]及湖北府道。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代理湖北盐法道,同年实授。[3]当时正值兵乱交加,陈濬清苦自励,尽心民事,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内。[4]

家族

父陈宸书为举人,在湖南任职,政绩有声。

参考文献

  1. 《词林辑略》卷六作“字华槎,号心泉”。
  2. 2.0 2.1 《词林辑略》卷六:“陈濬,字华槎,号心泉,福建闽县人,散馆授编修。官至安徽安卢涤和道。”
  3. 《湖北通志·卷一百十五·职官志九·职官表九》页74:“陈濬,盐法武昌道,六月署,旋实授。”
  4. 《闽县乡土志·耆旧广录二·事功下》页215:“(名臣)陈濬,字华哲,一字心泉。父宸书,以举人宰湖南,有循声。濬以编修改御史,转给事中。在谏垣,言事不避权贵。咸丰之季,津沽构难,指陈利害尤切。显庙将驻跸热河,连章谏诤,同列相顾震慑。显庙怜其忠,不之罪也。旋出官安徽、湖北府道。时值频年兵燹,清苦自励,而专力民事,以勤劳卒湖北盐法道。浚说经兼汉、宋,讲学颇主姚江。然归本慎独,则于程、朱穷理居敬之功,固未尝悖也。著述宏富,尤以羽翼经传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