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人体胃肠道:
1=食管,2=, 3=十二指肠, 4=小肠, 5=盲肠, 6=阑尾, 7=结肠, 8=直肠, 9=肛门
(正面视图)

阑尾拉丁语Vermiforme appendix,cæcal appendix,vermix,或appendix),是一个单一开口的管状器官,连接到盲肠,它在人类胚胎时间就开始发展出来。它是一个由结肠形成的袋状结构,所在位置接近于小肠大肠的接合处。位于阑肠(即盲肠)的底端状似尾巴,故名。

一如其他消化道,阑尾也有相似的结构:空腔和肠壁的结构,但阑尾容易发炎,造成所谓的阑尾炎(常被误称为盲肠炎;实际上,盲肠很少发炎)。而阑尾切除手术是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它的名称来接于“拉丁语Vermiforme”,意思是形状如虫的。在灵长总目所属的动物中,都拥有这个器官,在人类以及与人类血缘接近的灵长类动物中,阑尾比原始灵长类更为发达。在双门齿目有袋类单孔目动物中,也独立演化出类似器官,但是它的形状与大小则依物种而有所不同。

形状及位置

人类阑尾长度平均9厘米,但是范围从2至20厘米都有[1]。外科手术移除过的阑尾,最长记录是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的26厘米[2]。外直径一般小于6毫米,但有可能含少许粪便、体液而较粗仍未发炎[3]。阑尾位于腹腔右下方,接近右髋骨位置。其根部连接大肠的位置可对应到体表右下腹的麦氏点(McBurney's point)。

生理功能

日本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刊载[4]动物实验显示,阑尾能向肠道储存及提供免疫细胞,发挥了保持肠内细菌平衡的作用。[5]阑尾不具消化功能(可能与免疫力有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