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釉里红(中国红瓷)在晚唐已有出现雏形,元朝发扬成熟,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瓷器釉彩以氧化铜在瓷胎上彩绘,再涂一层透明釉,以高温还原焰烧成,呈红色光润柔和。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宣德时期红瓷创新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到了清康熙年间制造工艺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青花釉里红等。[1]

红瓷难题在于炉温必须恒常保持在1450℃上下,犯错区间极少,且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所以陶瓷界常大诉“十窑九不成”、“千窑难得一品”的苦衷所以古今成品稀少价格高昂不下,近代1990年代后透过电脑化恒温烧炉和加入和若干稀土元素,中国才研发出真正大红色的红瓷,并可以量产,从而开始在民间普及。

参考文献

  1. 醴陵红瓷史, 2005 吴天啸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