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共和国

坐标43°24′N 45°43′E / 43.400°N 45.717°E / 43.400; 45.71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车臣共和国
共和国
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其他转写
 • 车臣语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
车臣共和国旗帜
国旗
车臣共和国徽章
国徽
颂歌:沙特拉克之歌
[1]
国家俄罗斯
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2]
经济地区北高加索经济地区[3]
建立1993年1月10日[4]
首府格罗兹尼
政府
 • 行政机构车臣共和国议会[5]
 • 首脑[5]拉姆赞·卡德罗夫[6]
面积[7]
 • 总计17,300 平方公里(6,700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75th
人口
 • 估计(2016年1月)[8]1,395,678
 • 市区32.1%
时区[9]UTC+
ISO 3166码RU-CE
车牌95
官方语言俄语[注 1]车臣语[10]
网站http://chechnya.gov.ru

 俄罗斯帝国

 伊玛目国最大疆域

车臣共和国(俄语: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Chechenskaya Respublika车臣语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Noxçiyn Respublika,纳赫乔共和国[11])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接壤,首府为格罗兹尼

历史上,车臣人地区由周边各大国统治,也曾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国和城镇。车臣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是由伊玛目加齐‧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战争中为了抵抗俄国,所组成的高加索伊玛目国,此为车臣民族国家之始。在伊玛目沙米勒带领伊玛目国抗俄二十多年后,1858年被俄罗斯帝国征服,并被军事管治。1860年成立捷列克州,车臣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遭到镇压后,车臣地区开始工业化。

在苏联时代,车臣人与印古什人合并,组成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二次大战期间爆发1940至1944年车臣起义。后因扁豆行动卡尔巴赫大屠杀1951年东哈萨克车臣人大屠杀事件爆发大规模抗俄活动。苏联解体后,车臣共和国成立,但因车臣独立组织领袖焦哈尔·杜达耶夫夺取政权,成立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并宣告从俄罗斯独立。

因车臣共和国接连不断引起北高加索的军事冲突,印古什共和国因此从车臣地区分出,最终引发第一次车臣战争,车臣地区事实上独立。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占领车臣,并开始平定北高加索叛乱。两次战争中,车臣地区惨遭蹂躏,首府格罗兹尼前后发生四次战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战后,普京政府开始重建车臣。如今的车臣共和国由战争状态恢复正常,目前由拉姆赞·卡德罗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12]

车臣历史

最少至三千年前,已经有人类生活,历史上的斯基泰人也曾经在车臣共和国生活过。

帝俄时期

18世纪末,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第五次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控制克里米亚汗国,俄国的势力扩张至北高加索。格鲁吉亚三王国之一的卡特利-卡赫季王国于1783年与俄国签订乔治亚夫斯克条约(或以俄方称格奥尔基夫斯克条约),希拉克略二世承认俄罗斯帝国对乔治亚之宗主权,而俄国则帮助乔治亚之统一,令俄国有机会将势力范围拓展至高加索全境。此时高加索地区由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主导下军事管制,在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后,交由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接管,俄军只是广建堡垒,容许山民半自治,并不进行任何军事行动。1785年,因高加索总督区成立,苏沃洛夫撤军,毛拉谢赫曼苏尔乘几率众起事,以其穆里德派信众为号召,在奥斯曼帝国支援下,对俄国进行圣战,并在苏扎战役中击败俄军。因兵器过于落后,无法攻陷俄国棱堡。唯一著名的战绩仅为俘虏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13],其后连战连败,沦为贼匪。在第六次俄土战争中加入奥斯曼帝国,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古杜维奇在1791年率军攻灭,此时穆里德派已融入车臣社会之中。

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百日王朝被消灭后,对北高加索进行征服行动,并于1829年引发全面战争,是为高加索战争伊玛目加齐‧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战争中为了抵抗俄国,组成车臣尼亚(日后的高加索伊玛目国),是车臣国家之始。全国战争开始后,双方互相屠杀,双方战争手段日渐激进和血腥。1845年,在伊玛目沙米尔的领导下,伊玛目国达致最大疆域,直接接触俄国本土,后被俄国大规模动员击破。在1859年伊玛目国灭亡后,车臣地区便并入帝俄版图。被征服后的车臣地区多有暴乱,因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巴米亚京斯基元帅平定,成功于1860年建立政权。1867年,俄国对车臣人开始大规模施行暴政,激起大规模反抗,车臣地区复乱。1875年,亚历山大·帕夫诺维奇·斯维斯图诺夫率兵至车臣大规模屠杀,令车臣人分化成亲俄和抗俄两大派别。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后,抗俄之车臣人近乎灭绝。因获得特赦,大部分抗俄之车臣人投降,车臣人再度统一。1881年开始工业化,车臣地区基本稳定,未曾再现大规模暴乱。

苏联时期

苏联建国以后,车臣最初作为山区共和国的一部分一起加入了苏联,1936年斯大林人为地把车臣-印古什地区分离出来单独建立了一个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二战期间1940-43年间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曾在德军支持下进行反抗苏联当局的行动。因此在德军被击溃之后,1944年苏联把和德国人合作过的车臣人迁徙去了中亚地区,这就是扁豆行动。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才批准回故乡。 之后车臣-印古什共和国被取消,并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斯大林死后,1957年1月9日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被恢复,此情况一直持续到苏联末期。 斯大林在二战之后定下了一个规矩,就是车臣地区的最高地方领导人一定不能由车臣人担任。此情况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允许了之前被迁徙的车臣人返乡,并且第一次车臣产生了车臣人出生的地方最高领导人。

苏联解体

1989年后,苏联局势剧烈动荡,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迅速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使车臣人争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独立和反俄罗斯的呼声越来越高。

第一次车臣战争

1991年,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但俄罗斯联邦拒绝承认其地位。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罗斯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 [14]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分开。

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大举进攻车臣,即为第一次车臣战争。这是一场造成超过十万人死亡的战争惨剧。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针对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第二次车臣战争由此开始。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以较强硬的态度反驳了国内的分离主义思潮,指挥部队从两路进入车臣。以绝对军事优势压制了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之后,双方冲突依然如前。

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国内民族宗教矛盾,国际社会过问较少,有证据表明许多车臣妇女的丈夫或儿子无故失踪,她们搜集并纪录数百卷恐怖罪行的录像带,并将之偷渡入欧洲,向国际人权法庭控诉。影响所及,亦有部分车臣妇女选择加入炸弹自杀的恐怖事件。[15]

2004年5月9日,车臣发生炸弹爆炸,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被当场炸死。2006年3月4日,艾哈迈德·卡德罗夫之子拉姆赞·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臣共和国总理。[16]2007年4月5日,拉姆赞·卡德罗夫宣誓就任车臣总统[17]。2009年4月16日,俄国当局宣布车臣战争正式结束。

2010年3月30日,车臣战争的阵亡者遗孀(或称黑寡妇),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进行了自杀式恐怖袭击,作为对俄军在车臣和印古什边境地区杀害车臣人的报复。

2010年10月19日在格罗兹尼列宁区的车臣议会大楼遭到武装分子攻击,有6人死亡17人受伤。

2011年1月24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造成30余人死亡,近200人受伤[18]。车臣反政府武装声明对此事件负责,称所在组织将致力于在北高加索建立一个“自由的伊斯兰国家”,而此次实施的“特别行动”正是对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犯罪行为”的回应。[19]

车臣地理

行政区划

号码 行政区名称 首府
1 阿奇霍伊-马尔坦区 阿奇霍伊-马尔坦
2 韦杰诺区 韦杰诺
3 格罗兹尼区 格罗兹尼
4 古杰尔梅斯区 古杰尔梅斯
5 伊图姆卡列区 伊图姆卡列
6 库尔恰洛伊区 库尔恰洛伊
7 纳德捷列奇内区 兹纳缅斯科耶
8 瑙尔斯基区 瑙尔斯卡亚
9 诺扎伊-尤尔特区 诺扎伊-尤尔特
10 谢尔诺沃茨科耶区 谢尔诺沃茨科耶
11 乌鲁斯马尔坦区 乌鲁斯-马尔坦
12 沙利区 沙里
13 沙罗伊区 希莫伊
14 沙托伊区 沙托伊
15 舍尔科夫斯卡亚区 舍尔科夫斯卡亚
16 格罗兹尼城市区 首都格罗兹尼列宁区
17 阿尔贡城市区 阿尔贡

人口

民族构成

民族 2002年
统计人数[20]
百分比%
车臣族 1,031,647 93.47 %
俄罗斯族 40,664 3.68 %
库梅克族 8,883 0.80 %
阿瓦尔族 4,133 0.37 %
诺盖族 3,572 0.32 %
印古什族 2,914 0.26 %
鞑靼族 2,134 0.19 %
土耳其族 1,662 0.15 %
总共 1,103,686 100.00 %

注释

  1.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68.1条为全俄罗斯全境官方语言。

参考文献

  1. Decree #164
  2.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каз №849 от 13 мая 2000 г. «О полномочно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округе». Вступил в силу 13 мая 2000 г. Опубликован: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РФ", №20, ст. 2112, 15 мая 2000 г.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Decree 
    1. 849 of May 13, 2000 On the Plenipotentiary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 Federal District. Effective as of May 13, 2000).
  3. Госстандар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К 024-95 27 декабря 1995 г. «Общ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лассификато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гионов. 2.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айоны», в ред. Изменения №5/2001 ОКЭР. (Gosstandar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1. OK 024-95 December 27, 1995 Russian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Regions. 2. Economic Regions, as amended by the Amendment #5/2001 OKER. ).
  4. Law #4071-1
  5. 5.0 5.1 Constitution, Article 5.1
  6.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Chechen Republic. Ramzan Akhmatovich Kadyrov (俄文)
  7.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Территория, число районов, населённых пунктов и сельских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й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Territory, Number of Districts, Inhabited Localities, and Rural Administration by Federal Subject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of 2002).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04-05-21 [2011-11-01] (俄语). 
  8. Chechen Republic Territorial Branch of the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Чечен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на 1 января 2014 года (PDF). [2017-09-04].  (俄文)
  9. Об исчислении времени.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语). 
  10. Constitution of the Chechen Republic, Article 10.1
  11. 盘点:俄罗斯冷战后经历的战争实践. 台海网. 
  12. Yaffa, Joshua. The Putin of Chechnya. The New Yorker. [2020-12-11] (美国英语). 
  13. Багратион, 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 Вокруг света. [2013-03-25] (俄语). 
  14. 徐振泽; 孙景源; 舒梓. 《俄罗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训:车臣之鉴》. : 第十节. 
  15. 纪录片:Eric Bergkraut(艾力克·柏格洛) ,《Coca-The Dave from Chechnya(车臣和平鸽)》,2005 Switzerland (2006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参展影片)
  16. 拉姆赞•卡德罗夫成为俄车臣共和国新总理. 新华网. 2006-03-04 [2020-12-11]. 
  17. 东方多媒体. imedia.eastday.com. [2020-12-11]. 
  18. 莫斯科机场爆炸致35人遇难180人受伤(组图). 新浪网. 2011-01-25 [2020-12-11]. 
  19. 车臣武装头目宣称对莫斯科机场爆炸案负责. 新浪网. 2011-02-08 [2020-12-11]. 
  20.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перепись населения 2002 года. [2011-10-12].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