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棉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姆登伊莱·惠特尼博物馆展出的19世纪轧棉机模型。

轧棉机(英语:cotton gin),又称轧花机,是一种快速而且简单地分开棉花纤维和种子的机器,生产力比人手分离高得多。[1]该纤维可以加工成如亚麻织物的各种棉制品;至于纤维未损坏者则主要用于服装方面的纺织物。分离出来的种子可以继续种植更多的棉花或拿去生产棉籽油

自公元500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一直使用手持滚筒式轧棉机,其后在其他地区亦使用。[2]据莱葵特(英语:Lakwete)所言,于大约16世纪的时期发明的印度蜗轮滚筒轧棉机[3]和印度地区沿用至今的轧棉机比较,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现代的机械轧棉机是由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于1793年发明,并于1794年获得专利。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使用了丝网和小线钩的组合来拉棉,而刷子则会持续去除松散的棉绒以防止堵塞。它革命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棉花产业,但随着对棉花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也导致了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因此,本发明被认为是美国内战爆发的非故意的因素。[4]现代自动化的轧棉机使用多个动力清洁滚筒和锯,比此前手动操作的前体有着更高的生产率。[5]

伊莱·惠特尼在1793年发明了自己的轧棉机。在搬到乔治亚州后寻找工作时,他开始研究这个项目。鉴于农民正在拼命寻找令棉花种植有利可图的方法,一位名叫凯瑟琳·格林的女士为惠特尼提供了资金,用于制作第一个轧棉机。惠特尼创造了两种轧棉机:一种可以手摇的小轧棉机和一种可以用马或水力驱动的大轧棉机。受惠于轧棉机的发明,原棉的产量在1800年后每十年增加一倍。[6][7]

参考来源

  1. Roe, Joseph Wickham, English and American Tool Builders,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16, LCCN 16011753 . Reprinted by McGraw-Hill, New York and London, 1926 (LCCN 27-24075); and by Lindsay Publications, Inc., Bradley, Illinois, (ISBN 978-0-917914-73-7).
  2. Lakwete, 1–6.
  3. Habib, Irfan. Economic History of Medieval India, 1200-1500.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2018-02-03 –通过Google Books. 
  4. Kelly, Martin. "Top Five Causes of the Civil War: Leading up to Secession and the Civil War" . About.com. Retrieved March 14, 2011.
  5. inventors.about.com; "Background on the Cotton Gin", retrieved October 22, 2010.
  6. Who Invented the Cotton Gin and How Did it Impact History?. 
  7. Catharine Littlefield Greene, Brain Behind the Cotton Gin. Finding Dulcinea. 2010-03-04 [2013-11-06]. 

参考书目

  • Lakwete, Angela. Inventing the Cotton Gin: Machine and Myth in Antebellum America.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80187394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