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棋盘阴影:字母A与字母B所在方格实为同色。

视错觉(英语:Optical illusion),是指通过几何排列、视觉成像规律等手段,制作有“视觉欺骗”成分的图像进行眼球欺骗,引起的视觉上的错觉,达到艺术或者类似魔术般的效果。

视错觉一般被分为:图像本身的构造导致的几何学错觉、由感觉器官引起的生理错觉,以及心理原因导致的认知错觉。特别是关于几何学的错觉,以其种类多而广为人知。

几何学错觉

赫林错觉
弗雷泽图形

视觉上的大小、长度、面积、方向、角度等几何构成,和实际上测得的数字有明显差别的错觉,称为几何学错觉。

最早开始研究几何学错觉,是在1855年Oppel所发表的分割距离错觉;即没被分割的,看起来比分割的面积来的小。

  • 缪莱二氏错觉:指两条等长平行线段,两端箭头向外的线段比两端箭头向内的线段看上去更长的现象。
  • 艾宾浩斯错觉:两个完全相同大小的圆放置在一张图上,其中一个围绕较大的圆,另一个围绕较小的圆;围绕大圆的圆看起来会比围绕小圆的圆要小。
  • 赫林错觉:两条平行线因受斜线的影响呈弯曲状。此种错觉称为弯曲错觉
  • 加斯特罗图形:两扇形虽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但是下方的扇型看似更大。
  • 弗雷泽图形英国心理学者弗雷泽于1908年发表,这一图形是一个产生角度﹑方向错觉的图形,被称作视错觉之王。漩涡状图形实际是同心圆
  • 谢帕德之桌:垂直的桌面看起来比水平的细长,但两者其实一模一样。罗杰·谢帕德在《Mind Sights》(1990) 中首度发表。

生理错觉

一个赫曼方格。形状、位置及颜色的对比造成了灰点出现在格网交点,因此聚焦时会在白色线条交叉处产生灰色的错觉。

主要来自人体的视觉适应现象,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过久的刺激后会钝化,也就造成了补色视觉暂留的生理错觉。由于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色光所组成的,所以任何两种色光加在一起可成为白光者,这两色就互为补色。

视网膜上的细胞受某种色光刺激后,会对该色产生疲劳,所以在视线离开该色后,该部分的细胞暂无法作用,而未受刺激的另一部分细胞开始活动,因而产生另一种视感,也就是补色的残像。

另外还有因为视觉疲劳而产生的视觉暂留现象也是,视觉暂留现象就是现今动画的原理。

赫曼方格马赫带是最常被用来解释生理错视的作品。

侧抑制一直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类在观看马赫带时看到色块交界处的色差。一旦受体被激活,这种刺激就会抑制它邻近的受体被刺激后的效果。这种错觉造成了相反及突出的边缘。在赫曼方格的十字路口出现了灰点是因为暗色环绕(dark surround)的增加而出现的抑制反应。[1]侧抑制也被用来解释赫曼的网格错觉,但最近已被反驳。

认知错觉

鸭兔错觉,认知错觉的名例
File:Rubin2.jpg
鲁宾之杯

这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知觉恒常性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讨论范围。

  • ASCII立体图
  • 奈克方块
  • 图地反转:图地反转的现象,因为人的知觉具有组织性,会想办法将视觉对象由背景中独立出来,这个独立出来的部分即为“图”,周围的部分则是“地”,这是由爱德嘉·鲁宾提出来的,有名的作品“鲁宾之杯”则是研究图地反转的代表作。
易成为图的条件:面积小、水平或垂直、位于下方、往上突出比往下垂直容易、单纯的形、反复的、被包围的、有动感的、对称的、密度高或有质感者、红色波长的颜色。
  • 鸭兔错觉:由于人类对于已知物体的认知来自于特征及主要轮廓的记忆,人脑会自动的将和脑中印象相似的形状及物件做比对来判读并赋与图像的意义,所以只要该图具有人脑中对该物的主要形象就会做出判读,在不破坏主要认知特征的情况下再加上另一个特征,就会造成大脑的误判,同类有名的创作者还有达利

艺术创作

Chubb错觉
膨胀 / 缩小

知觉恒常性是造成许多错觉的原因,同化作用,两张图里,左边和右边的底色其实都是一样,不过因为受到前景的线条颜色的干扰,使人以为两边底色的深浅有所不同。色感一致性亮度一致性的事实,无论什么亮度,一个熟悉的物体会出现相同的颜色。错觉的色差可以创造的,但当周围不熟悉的物体亮度改变就不能。当物体的颜色会出现较深的黑色区域,便会反比较浅色的白色区琙,即使物体本身并没有改变颜色。

有许多专门在创作这类错觉幻觉的艺术家,包括毛瑞特斯·柯奈利斯·艾雪Bridget Riley萨尔瓦多·达利朱塞佩·阿尔钦博托马塞尔·杜象Oscar ReutersvärdCharles Allan Gilbert

也有一些当代艺术家正在试验一种错觉,包括Dick Termes福田繁雄Patrick HughesIstván OroszRob Gonsalves北冈明佳等。另外,错觉也能运用于电影中。

一些错觉如Ponzo illusionVertical-horizontal illusions也可能发生于使用时由听觉视觉感官替代装置。

另外还有奥普艺术,艺术家利用不同色彩的特定搭配,包括色彩重叠、围绕、渐变等等,给视网膜带来特殊的刺激,眼前的作品因而出现闪烁、甚至波动感等眩目的错觉。

生活应用

虽然很难相信,但是日常生活中也充满错觉。例如人们明明知道太阳是不会移动的,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每一天也经历著所谓的“日出”和“日落”。 在晚上,尤其是月圆的时候,即使无论如何走都感觉上月亮跟着一起走。[2]

人们也常常通过错觉来达到一些其期望的效果。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们都利用着错觉的原理让物体看上来更大或者更小。例如在一间房屋里使用一些较窄身的、较矮身的家具,令住客感觉到房间看起来更加宽敞。

参见

参考文献

  1. Pinel, J. (2005) Biopsychology (6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ISBN 0-205-42651-4
  2. 菲利普·津巴多; 理查德·格里格. 王垒,王甦 , 编. 心理學與生活 verson 16. 美国: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1937年.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