罽宾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上古汉语拟音:*‍krads-mpin),又译作𦋺宾劫宾羯宾,为古代西域国名,是在大月氏迁徙浪潮中被迫南迁的一支塞种人在兴都库什山以南建立的一个国家。其所指的地域可能因时代而产生变化,约在今阿富汗东北、喀什米尔一带。

概论

罽宾的所在地,就古来的记载有两处:

  • 迦毕试国(Kāpiśī),或译为劫比舍,梵音作karpiśaya,位于阿富汗的卡菲里斯坦喀布尔河中下游间。此说出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梵语杂名》。

依现代学者的见解,雷暮沙( Rémusat)谓罽宾为喀布尔河古名喀菲斯(Kophes)之译音。莱维(Lévi)及沙畹(Chavannes)谓为迦湿弥罗国(梵 Kaśmīra)之古称。[1]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认为《汉书》所谓罽宾,在喀布尔河流域,应指以犍陀罗国为中心、喀布尔河下游之塞族国家。其都城循鲜城,应是犍陀罗之古都白沙瓦(Puruṣapura)。在东晋南北朝时代,罽宾之名转为迦湿弥罗的称呼。到隋唐,罽宾又转为漕国(Jabula)或迦毕试。[2]印顺认为罽宾指悬度山西南、犍陀罗以北一带(犍陀罗以北的雪山区,今印度西北边省北部,及阿富汗东北山地),后被扩充而用于犍陀罗(业波、业波罗),用于东邻的喀什米尔,用于西邻的迦毕试。在汉、晋以来罽宾一向指犍陀罗、乌仗那一带,到了隋唐才以迦湿弥罗及迦毕试为罽宾。[3][4][5]

文献记载

《汉书》中对于“罽宾国”山川风俗的记载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佛教文献的记载

根据大众部支派的《分别功德论》,传说在阿育王时代,摩禅提(Madhyantika)赴北方的罽宾传教,摩呻提(Mahinda)则到南方的师子国弘法。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末田地那(Madhyantika)宣教的地区是迦湿弥罗国

分别说部的《善见律毘婆沙》记载末阐提(Madhyantika)前往的地点是罽宾─揵陀罗咤国(Kasmira-Gandhara),罽宾所对应的巴利语为Kasmira。在巴利文献中,Kasmira总是和Gandhara并列,在其一则本生故事中,Kasmira曾为犍陀罗王国的一部分。《弥兰王问》提到奢羯罗和Kasmira的距离为12由旬[6][7]

参见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