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丹麦海员,于11世纪中绘画。

维京人古诺斯语víkingr)是一支由诺斯人(意即“北方人”,现在则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族群集合体,主要由探险家狂战士商人水手海盗巫师工匠组成[1][2]。他们来源于现代的挪威中部和南部、丹麦全境、以及瑞典南部,在北欧尚未形成“国家”的概念之前,就以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并非是个统一的国家或民族。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他们侵扰并殖民了大部分欧洲沿海,例如:法国诺曼底意大利西西里岛南意大利拉脱维亚全境、乌克兰基辅罗斯芬兰南部和西部等诸多区域,其中尤以英格兰上的诸王国最具代表性,甚至影响了英国后来的历史进程。

维京人的足迹遍及北欧西欧南欧沿海、东欧大平原、北极乃至北美洲东部的广阔疆域,导致欧洲历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或“维京人的时代”。其防御型武器、狩猎、礼服体系、社交文化、饮酒习俗、文学、奢侈工艺品这些领域和同时期的欧洲相比较为原始野蛮;而另一方面,其造船术、建筑学、重型进攻武器、北欧神话体系、针织花纹、和卢恩符文占卜的造诣却又能处于欧洲的顶尖位置,属于偏科非常严重的文化族群。在维京人在接受基督教之后,大多数文化逐渐被大多数欧洲人同化,但其宗教、建筑、节日、饮食文化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欧洲人的主流形式融合,虽然丧失了一些自己的原貌,但是其后代——北欧的维京人三国(丹麦瑞典挪威)至今任然保有大量有别于其它基督教欧洲国家的独特文化遗产,这些特殊的文化遗产经常被反映在现代的电影艺术和电子游戏中。

名称解释及形成背景

这段时间北欧的军事、贸易及人口扩张是斯堪的纳维亚、不列颠群岛、西西里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地区中古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元素[3]。在英语中,维京人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他们在公元800到1070年处于统治地位,对海上交通构成威胁。“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卢恩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传奇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芬兰俄罗斯平原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东罗马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

历史

最早见于记载的维京海盗,是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这些海盗被英国官员误认是商人,官员要向他们征税,海盗只好杀死官员。第二次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不断地侵扰欧洲沿海,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东欧平原波罗的海沿岸。据说他们曾远达地中海里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过波罗的海,并远征诺夫哥罗德,到达基辅伏尔加保加利亚,并建立基辅罗斯。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前往大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沿着西欧大西洋沿岸向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大不列颠岛,并且还向西欧进行了侵扰。维京(Vikings)一词便带有掠夺、杀戮等意思。维京人对于欧洲历史尤其是英格兰法兰西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

11世纪时的日耳曼人历史学家不来梅的亚当曾在他的著作《汉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记载过:“海盗们在西兰岛聚集了大量的黄金,这些海盗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维京,我们称他们为阿斯考曼尼,他们向丹麦国王纳贡”。

13世纪时,挪威国王哈罗德一世下决心要将这些海盗从苏格兰及附近岛屿清除出去[来源请求],部分维京人逃到冰岛。北欧的传说将他们描绘成无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纪的传奇中又把他们描绘成强盗。其他欧洲人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农民业余去做海盗,但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可能这些人只是非法的强盗。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盗逃亡落脚在北欧。

维京时代

九世纪初期的欧洲
维京人的航行与领土

北方日耳曼人从公元790年开始扩张,直到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一般称之为“维京时代”[4],是欧洲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昔德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

有记录说公元839年他们曾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兵而征战北非。他们的殖民地遍布欧洲,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进入中世纪。东罗马以及西亚回教诸国等地中海东岸国家因国势较强,维京人在此处的扩张比较受挫,坎尼战役(1018年)甚至遭受东罗马毁灭性打击而被迫延后在意大利的霸业。而西欧诸国由于长期藩镇割据致使维京人得以大肆扩张,直到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因为强化王权或都市同盟势力抬头后国势日盛,才比较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随后在汉撒同盟威尼斯等诸多新兴海军强国打击下,维京人靠抢掠而创立的霸业方才逐渐消亡。

维京人在美洲

维京人莱夫·埃里克松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五百多年前就已登陆了美洲。据推测,他们是在到达格陵兰岛后,再向西行,才抵达今天的加拿大纽芬兰巴芬岛。他们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用的物资,包括木材葡萄毛皮等,不过他们在美洲大陆只待了大约十年之久,就离开了这个物产丰盛的大陆,而原因可能是因为美洲原住民

考古学之前发现,加拿大纽芬兰兰塞奥兹牧草地上,有8座木造建筑遗址,是维京人曾驻足此地[5],但发现当时的科学研究能力有限,无法得知维京人确切抵达的日期[6]。2021年10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者在科学期刊《自然》发布学术研究结果[7],木造遗址是维京人在1021年所建。巧合的是,建筑时间与科学证实日期,恰巧相距10个世纪。

该大学在研究中以科学方式,利用宇宙射线在树木年轮中形成的放射性特殊碳讯号,得到公元 1021 年维京人在纽芬兰建造木屋的证据。研究者发现公元992年曾有大规模太阳风暴,而遗址中的木材经科技验证:在该年太阳风暴造成特殊年轮后,继续形成有29圈的年轮,代表遗址中的该批木材是在1021年被砍伐。此研究克服先前对于年份估计的不精确性,为欧洲人登陆美洲的历史奠定了标竿,对于后续有关维京的历史研究,例如:知识转移、遗传资讯、动物迁徙和病理学交换,有很大的意义[8]

贸易

维京贸易商用的秤和砝码,用在测量银,有时也拿来测量金,来自锡格蒂纳箱

维京人和当时已知的世界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对欧洲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9][10]

维京世界不太使用金钱,只有像里伯赫德比之类的贸易中心才会使用,其经济称为金银块经济。当时交易最常用到的金属是,有时也会使用作为交易媒介。银是用银棒或是的方式流通,也有用首饰或是珠宝的形式流通。贸易商会带着小的秤,可以精准的量测重量,因此虽然没有一般的货币,但可能已有非常精准的贸易系统。

维京人的船

维京人的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货船两类。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

维京长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掠夺活动。但由于维京战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无法挡风遮雨。风雨和巨浪仍然使维京人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动无疑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了今天又带有勇气的含义[11]

维京战士

维京人的军事上存在一些罕见于其他民族的兵种。[12][需要较佳来源]

狂战士

狂战士带着打死不退的精神与敌人厮杀,他们自认有“奥丁的庇护”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其形象常与狼、熊等元素挂上关联,如其英文“berserker”即为北欧语的字根“ber”(熊)加上“sekr”(上衣)组成。

狂战士随着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扩张而有所衰退。教会视其为“狂乱的心灵”,并将强盗、野蛮等形象加诸在狂战士身上,使其被排挤出主流社会。此外,法律也将其“狂暴”视为罪刑,并施以监禁、流放等惩罚,这些种种因素使得狂战士逐渐淡出了历史。

骑马战士

传统上维京人的战斗配置中并没有骑兵,因为马匹在斯堪的纳维亚为罕见动物,地形破碎的斯堪的纳维亚出产的马也不是优良的战马,所以配有坐骑的人只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通常是国王、伯爵、指挥官等战场上的重要人物。

维京时代的后期,丹麦王室将骑兵编入了亲卫队当中,这可能是模仿法兰克人诺曼人的骑士制度,但马只是交通工具,且维京人不谙马术与马战,皆以下马作战为主。

佣兵

维京佣兵团盛行于十世纪至十一世纪初,他们受雇于法兰克人、盎格鲁-萨克逊人、西班牙人、东欧各民族等势力。雇用者除了给予金钱报酬之外,为了避免佣兵团见利忘义而倒戈,也可能给予土地等等无法带走的奖励,使得佣兵无法轻易背弃他们之间的雇约。

瓦兰吉卫士团

瓦兰吉卫队拜占庭的菁英亲卫队(为维京佣兵团的一种)。领军者则仍是拜占庭人。

拜占庭帝国和罗斯公国在公元860年签订了和约,使得拜占庭帝国可在公国内雇用士兵作为自己的部队,而这个被雇用的士兵包含了当时在基辅流浪的维京佣兵。公元911年时,约有七百名“瓦兰吉人”于拜占庭从军。十世纪时,巴西尔二世将此兵团扩充至六千人左右,并用其东征西讨。之后因战死、退役、预算收缩等因素,卫士团数量逐渐缩编至三千人以下 瓦兰吉卫队的标准配备为一顶头盔、一件锁子甲,并手持一把双手巨斧。

传说

有角的头盔

Magnus Barelegs的维京节,其中的头盔上没有角

传说中维京人戴着有角的头盔。除了两三个仪式中用的的头盔外(上面可能是象征乌鸦、蛇或牛角的突起物),没有证据说明维京人会戴角盔[13]。正式、近距离的维京战斗(可能是在屏蔽墙或是在舰岛上)中,戴着角盔很麻烦,甚至会造成战友的危险。

历史学家相信维京战士不会戴角盔,不过不确定是否会在其他仪式使用。有关维京战士戴角盔的误解可能是来自19世纪的Geatish社群爱好者,Geatish社群在1811年于斯德哥尔摩成立,提倡用北欧神话作为一些高雅艺术的主题。这种有关维京人戴有角的头盔的印象也可能是来自理查·华格纳1876年的剧作《尼伯龙根的指环[14]

维京人常会用有翼的头盔和古典时代的服装来加以描绘,特别是那些北欧诸神的服装,其目的是将维京人和他们的神话连在一起,这是欧洲文化中常见的理想化。

后来民族浪漫主义创造的迷思将维京人和二千多年前的北欧铜器时代混为一谈。北欧铜器时代的岩刻上有出现过角盔,也有在考古的物品中发现过(例如布胡斯Veksø的头盔),可能是用在礼仪上的用途[15]

像《Hägar the Horrible》和《北海小英雄》等卡通,以及明尼苏达维京人堪培拉奇袭队的图案中,仍沿用了维京人戴着角盔这个被误解的概念,可能也造成此一迷思的传播[16]

维京人的头盔是硬皮革制的圆锥形物体,在正规部队中会木头及金属加以强化。铁质且有面具的头盔是首领用的,是以中瑞典以往在文德尔的头盔为基础。唯一真正的维京人头盔是在挪威的Gjermundbu发现的,是铁制的头盔,年代可以追溯到第十世纪[17]

其他

传说中维京人浑身肮脏,蓬乱的长头发和大胡子混在一起,用人的头盖骨作酒碗。实际古代北欧语言中skal意思是酒碗,被不正确地翻译成拉丁语的“头盖骨”;当时维京人喜好清洁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传说维京人身材是很高大。有现代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研究指出当时的维京人身高大约是168.4公分至174公分。与现代人比起来,维京人的身材不算是很高,但跟当时的人相比,维京人的确是比较高。

参见

注释

  1. Roesdahl, Else. The Vikings. Penguin Books. 1998: 9-22. ISBN 9780140252828. 
  2. Viking (people). Encyclopedia Brittanica. [2014-07-13]. 
  3. Brink, Stefan. Who were the Vikings?. Brink, Stefan; Price, Neil (编). The Viking World. Routledge. 2008: 4–10. ISBN 9780415692625. 
  4. Peter Sawyer, The Viking Expansio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andinavia, Issue 1 (Knut Helle, ed., 2003), p.105.
  5. Wallace, B. L. in Contact, Continuity, and Collapse: the Norse Coloniz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ed. Barrett, J.) 207–238 (Brepols, 2003).
  6. Dee, M. W. & Kuitems, M. Duration of activity inestimable due to imprecision of the dat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6, 22907 (2019).
  7. Kuitems, M., Wallace, B.L., Lindsay, C. et al. Evidence for European presence in the Americas in AD 1021. Nature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972-8
  8. Mühlemann, B. et al. Diverse variola virus (smallpox) strains were widespread in northern Europe in the Viking Age. Science 369, 6502 (2020).
  9. Gareth Williams: Viking Money BBC History
  10. Graham­-Campbell, James: The Viking World, Frances Lincoln Ltd, London (2013). Maps of trade routes.
  11. 白海军《海上大征服》第十二章,东方中心出版社
  12. 维京人传奇 第四章, 枫树林出版社
  13. Kahn, Charles. World History: Societies of the Past. Portage & Main Press. 2005: 9. ISBN 978-1-55379-045-7. 
  14. Frank, F. The Invention of the Viking Horned Helmet. International Scandinavian and Medieval Studies in Memory of Gerd Wolfgang Weber. 2000. 
  15. Did Vikings really wear horns on their helmets? , The Straight Dope, 7 December 2004. Retrieved 14 November 2007.
  16. Did Vikings wear horned helmets?. The Economist. www.economist.com. [2014-04-10]. 
  17. The Gjermundbu Find - The Chieftain Warrior. [2014-04-10]. 

参考资料

  • Brink, Stefan. Who were the Vikings?. Brink, Stefan; Price, Neil (编). The Viking World. Routledge. 2008: 4–10. ISBN 9780415692625. 
  • Roesdahl, Else. The Vikings. Penguin Books. 1998. ISBN 9780140252828. 
  • Konstam, Angus. 特殊兵種. Viking Warrior Operations Manual: The life, equipment, weapons and fighting tactics of the Vikings. Haynes Publishing UK. 2018: 122–127. ISBN 978178521173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