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狄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白狄,亦作“白翟”,姬姓[1]。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由华夏人群分裂出的戎狄人群的一支[2][3],被列为北狄之一,因尚白而得名,主要活动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北部一带,有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4个氏族。由于相关的历史资料较少,目前对该部落的了解有限。

曾为秦国与晋国的附庸,后被晋国并吞。白狄中的鲜虞氏建立了中山国。

历史

有记载认为赤狄与白狄起源于山戎[4]

白狄处于两国中间,在秦晋两大国之间争霸的过程中时而参与其中一方[5][6],白狄与晋国也有姻亲关系[7]晋文公重耳逃亡时曾寄居的翟国即是白狄。《管子·小匡篇》也载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逾太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公元前601年以后[8],白狄逐渐东迁,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离开陕北迁至今山西省东北部盂县至河北省石家庄周围地区,其中的鲜虞氏最终演化为中山国。现在学术界认为,从春秋中期偏晚开始的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应当是河西白狄的遗存[9]

参考资料

  1. 《世本‧氏姓篇》鲜虞,姬姓,白狄也。
  2. 《农业类型的演变与戎狄族群的兴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戎狄’族群应当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
  3. 林沄《戎狄非胡论》
  4. 应劭《风俗通》注佚文:“春秋传曰:‘狄本山戎之别种也,其后分居,号曰赤翟、白翟。’”
  5. 春秋·宣公八年》:晋师、白狄伐秦。
  6. 《春秋·成公九年》:秦人、白狄伐晋。
  7. 左传·成公十三年》: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
  8. 《左传•宣公八年》:白狄及晋平。
  9. 杨建华:《陕西清涧李家崖东周墓与“河西白狄”》,载《文物与考古》,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