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六善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田六善(1622年—1691年),字兼山山西省泽州直隶州阳城县(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顺治三年,登进士,授河南太康知县[1]。顺治九年,改户部广西司主事,后监临清关[2]、监督凤阳仓[3]、兼监临淮关[2]。此后历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广西司郎中[1]。顺治十五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4]、长芦巡盐御史[5]、掌江南道监察御史[4]。康熙三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1]、陕西道监察御史[1]、广东道监察御史。康熙七年,巡视京通各仓御史[1]。康熙十一年,改任刑科给事中[1]。康熙十二年,任户科掌印给事中[1]、光禄寺少卿。康熙十二年,任通政使司右参议。次年,改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左副都御史。康熙十五年,任会试副考官,次年改工部右侍郎。康熙十七年,任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次年改户部左侍郎[6]

当时阳城县参加山西乡试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卫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举;次年十人又参加会试,全登进士,史称“十凤齐鸣”[7]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1.6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稿 ,701005625号
  2. 2.0 2.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7800号
  3.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36397号
  4. 4.0 4.1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88531号
  5.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 ,087046号
  6. ·赵尔巽等,《清史稿史》(卷268):“田六善,字兼山,山西阳城人。顺治三年进士,授河南太康知县,时当兵后,劳来安集。九年,巡抚吴景道疏荐才守兼优,迁户部主事,监临清关,复监凤阳仓兼临淮关。罢滥征,革奇羡,商民称便。累迁郎中。十五年,授江南道御史。兵部议禁民乘马,六善疏言其不便,下廷臣集议,弛禁。……寻命巡视长芦盐政。十七年,还掌江南道事。康熙元年,乞假归。三年,补贵州道御史。……七年,命巡视京、通仓,还掌山东道事,得旨内陞,回籍待缺。十一年,授刑科给事中,秩视正四品。疏言:“臣里居读上谕,以苏克萨哈为鳌拜仇陷,杀其子孙,连坐族人白尔赫图,恩予昭雪。臣思法律为天下共者也,以满洲劳苦功高之人,因与执政诸臣意见相左,辄牵连兴大狱,恐尤而效之,报复相寻,借端推刃。周礼有八议,罪大可减,罪小可赦。请特制昭示,满洲犯罪非反叛有实迹者,一准于律,勿妄议株连。储人才,固国本,于是乎在。”上韪其言,下王大臣议,从之。又疏言:“圣学宜先读史。史者,古帝王得失之林也。其君宽仁明断,崇俭纳谏,则其民必安,其事必治,其世必兴必平。若夫苛察因循,恶闻过,乐逞欲,其民必不安,其事必不治,其世必衰必乱。乞谕日讲诸臣,以通鉴与经史并进。”得旨俞允。寻转户科掌印给事中。三迁至右佥都御史。十六年,擢工部侍郎。十七年,以夏旱求言……六善以老病乞罢,上不许。二十年,命致仕。三十年,卒于家,年七十一。”
  7. “十凤齐鸣”展新姿. 《教育》. 2010年, (22期)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