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乌鳢
乌鳢标本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攀鲈目 Anabantiformes
科: 鳢科 Channidae
属: 鳢属 Channa
种: 乌鳢 C. argus
学名二名法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1]
异名
  •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
  •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1842
  •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1842
  • Ophicephalu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 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 1842

乌鳢学名Channa argus),又名北方蛇头鱼(Northern snakehead)、斑鱼黑鱼生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才鱼,属鳢科鳢属,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

体型

绘图《After Berg, 1933》[2]

乌鳢有雄性大于雌性的现象,一般成年乌鳢的体长约在40至70公分之间,不过有些大型乌鳢的体长长达80公分以上,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乌鳢有接近1.5之长(也有人说是1.2米),重达15磅(7公斤左右),据说是在俄罗斯被发现的。

特征

黑鱼头部。

乌鳢的部延伸至部后方,长长的背鳍大约有49至50个刺,而臀鳍则有不少于30个鳍刺。乌鳢的体色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一般大多为棕色,不过有少数部位可能为金色或苍白色,乌鳢身体两侧的斑点呈现鞍状排列。

经济价值

黑鱼尾部。

乌鳢在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食用鱼,广东人尤喜加入西洋菜陈皮等作汤;贵州人用番茄做辅料炖制而成的酸汤鱼(又名酸菜鱼)是贵州名菜;大韩民国在1992年时出产了500公吨左右的乌鳢,但乌鳢却未成为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市场中十分普遍的鱼种,而在其他地区,如咸海塔拉河,每年都各会有1-5公吨和10公吨的产量,目前台湾某些餐厅也引入了此种作为食用鱼,与台湾其他原生一样可当作食用鱼的鳢鱼(斑鳢Channa maculata)、七星鳢Channa asiatica))有竞争的意味。

习性

它们有鳃,也有辅助呼吸器官,只要有水气就可以在旱灾时躲在泥中度过。

生存环境

乌鳢分布于印度、东南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以及各大水系等,常栖息于湖泊、河流及沟渠中以及常潜伏在水草茂盛处,喜好生存于底部为泥土、有水生植物与水流缓慢平静的湖泊河川池塘水库以及运河等水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舟山群岛[1]

哺育与成长

黑鱼侧面。

乌鳢的幼鱼由两只成鱼守护,并会把卵放置于60至80公分深的巢穴。乌鳢的在孵化时的第一天,长度大约是5.7毫米;在3天后则会长至7.3毫米,并且开始用鱼鳃呼吸,血管会明显增少,而胸鳍会变大;两星期后,身长会达到1.1公分长;而1.8公分之后,就会开始食用小甲壳纲动物以及更为幼小的鱼;直到长至4到4.5公分时,才会有斑点出现。成鱼守护时会攻击游近的动物。

食性

乌鳢是肉食性动物,并且食量非常大,食物种类有蜻蜓幼虫、蟑螂甲虫小龙虾(螯虾)、蛙类鲤鱼以及其他淡水鱼等等。可吃下体型一半的鱼。 尤其喜欢在水面捕食。

入侵物种

作为食用鱼,乌鳢曾在美国,纽约休士顿奥兰多圣路易等城市有大量贩卖,但因有部分乌鳢流出,在野外大量繁衍,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2007年7月29日,美国当局禁止了乌鳢的进口。

大众文化

乌鳢在2004年被拍成《恐怖食人鱼》(Snakehead Terror)以及《科学怪鱼》(Frankenfish)两部电影,故事中是以乌鳢对生态的破坏为背景,不过《科学怪鱼》剧中的乌鳢经基因改造体型庞大,而《恐怖食人鱼》则是写说乌鳢被加入赫尔蒙异常巨大。

经济利用

可作为食用鱼及观赏鱼。

参考文献

  1.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乌鳢.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2. Courtenay, Jr., Walter R. and James D. Williams. Chiana Argus USGS Circular 1251: Snakeheads (Pisces, Chinnidae) - A Biological Synopsis and Risk Assessment.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4-04-01. Retrieved 200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