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古琴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浙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分类传统音乐
序号65
编号项目II-34
登录2008年

浙派古琴始见于北宋[1]而盛于南宋,因始创人郭沔祖籍浙江而得名,是宋明之际最主要的琴派。近代徐元白起,因有别于宋朝的浙派,被称为“新浙派”。

历史

宋朝至明朝

郭沔传刘志方,刘志方传徐天民毛敏仲汪元亮,徐天民、毛敏仲编著《紫霞洞琴谱》,加上郭沔的《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和刘志方的《忘机曲》、《吴江吟》等曲,浙派古琴体系开始成形。而徐天民传人的影向力较大,故浙派古琴在明朝初期有“浙派徐门”或“徐门正传”之称。徐天民传子徐秋山、徐秋山传子徐梦吉,徐梦吉传子徐和仲,徐和仲传子徐惟谦,及王礼金应隆吴以介张助萧鸾戴义黄献等,萧鸾编著《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补》,并提出“去文以存勾踢”,维护浙派古琴的独奏传统。[2]黄献于1546年编著《梧冈琴谱》,杨嘉森于1561年增订《梧冈琴谱》,改名为《琴谱正传》。至明朝中后期,其在琴界的地位渐为虞山琴派所替。[来源请求]

近代

民国时,浙江有张味真徐元白等琴家。徐元白自称其琴为家传,亦曾师于大休上人,被称为“新浙派”。[3]

现代浙派古琴家有张味真、徐元白弟子徐晓英、徐元白弟子郑云飞、徐元白孙徐君跃等。徐晓英于2001年11月成立霞影琴馆,并任馆长,翟翕武任名誉馆长。琴馆宗旨为“以琴育德,继承、研究与发掘、整理我国宝贵的古琴艺术遗产,共同探讨、研究琴筝艺术,相互学习、交流,培养琴筝艺术接班人”。[来源请求]

参考资料

  1. 成玉礀《琴论》: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唯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2. 《查阜西琴学文萃》. 中国美术学院. 1995年8月: 585–586页. 
  3. 徐君跃. 〈浅谈新浙派和梅庵派〉. 《艺术教育》. 20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