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露德圣母堂

此文具有原创性,并兼顾知识丰富性,获“好文章”评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广州沙面建筑群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14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889年
编号4-209
登录1998年
露德圣母堂内

沙面露德圣母堂(法语: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原名为沙面天主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哥特式小型天主教堂,所在点为广州沙面历史建筑群沙面大街14号,属于广州沙面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由原法租界内的天主教教徒提议兴建。该教堂建于1890年(一说1889年),属天主教广州教区,距今有百多年历史。面积为占地839平方米,最多可容纳约200人。 [1][2]

历史

沙面露德圣母堂建于1890年,占地面积839.75平方米,奉露德圣母为主保,因该堂花园南连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而得名。入口处仿哥特式,南边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教堂位于面积仅有66亩的法租界内,在当时广州的法国教徒请求下,法国外交部将该地块免费提供给教会用于兴建教堂和教士的寓所,教堂主要为法国领事馆的职员和在穗法国侨民服务。 [1][2]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中止。 1996年11月,广州沙面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露德圣母堂被列入其中。 1982年12月8日,该堂经过修缮后重新开放。 [1][2]

1982年12月8日教堂经维修后重开,2010年亚运会前夕,教堂进行彻底维修,包括圣母山、给排水、供电系统、庭院园建、教堂、神父楼、消防系统、技监系统等,维修总预算700多万元。[2]

建筑描述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建筑,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另设有二幢附属建筑,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 [1]

现时教堂的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映射出天主教堂向往“天国”的特征。 [1]

驻堂神父

新中国建立前,沙面露德圣母堂的神父多由外籍传教士担任,中国籍神父在此任职较少。建国前夕则由中国神父陈惠民任神父。 1951年后,林秉良神父任沙面露德圣母堂神父。 1982年12月8日经过过修缮后重新开放,刘灵司神父任神父。 [1]

开放时段

沙面露德圣母堂大部分时间都开放参观:星期六及公众假日白天连续开放,工作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则是中午11:00至14:30不开放。 [2]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欧陆风情历史文物建筑——沙面露德圣母堂. 瞭望新时代. 2022-04-04. 
  2. 2.0 2.1 2.2 2.3 2.4 景天下旅游网. 沙面露德圣母堂 星期六白天连续开放参观. 景天下旅游网. 2014-11-30. 

《广州市地方志·宗教志》[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