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天伤星行者武松

陈洪绶所绘“水浒叶子”中的武松
姓名 武松
星名天伤星
座次一十四
绰号行者
封号清忠祖师
出身 阳谷县步兵都头
使用兵器哨棒 → 一对戒刀
梁山职司步军头领
出场回目第022回
赞诗
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
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
顶骨数珠灿白,杂绒条结微黄。
钢刀两口迸寒光,行者武松形像。

武松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行者”,因在家中排行第二,又称武二武二郎,以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故事而为人熟知,是《水浒传》中最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古典白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背景也与武松有关。除小说外,京剧扬州评话山东快书戏曲曲艺中也有众多以武松为主要角色的剧目、书目。

《水浒传》成书前

宋朝说话艺术中,已经出现了武松这一人物,以佛教行者为形象。罗烨《醉翁谈录》将当时的说话分为八类,其中“杆棒”类下即有《武行者》一书,但具体内容不详。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也出现了绰号“行者”的武松,名列宋江三十六人之中,但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具体故事或事迹。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记载,画家龚开根据“街谈巷语”创作了《宋江三十六赞并序》,其中“行者武松”的赞文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可知武松在当时说话中的形象是一个不遵守戒律的佛门行者。[1]:20,22,40

杂剧中,也有以武松为主人公的剧目,即红字李二创作的《折担儿武松打虎》和《窄袖儿武松》(或为同一种剧),但剧本已经失传。[2]:3042-3043

《水浒传》

武松为清河县[a]人氏,在家乡打死人后投奔柴进庄上,一待就是两年;武松个性凶悍且好勇斗狠,与庄客一言不合便作势要打人常被投诉,搞到柴进也不太喜欢武松,后来因一场误会与宋江相识并结拜。随后武松得知当初被其打死的人只是被打昏而未死便打道回府,在阳谷县境内的“三碗不过冈”酒家内喝了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于是被阳谷县令留下做都头,恰巧遇上搬家到阳谷县的兄长武大,便与武大一同留居阳谷县。

武大妻子潘金莲淫荡风骚,先是勾引武松,被严辞拒绝,后来又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并毒杀武大。武松向官府告状不成,便先在邻居见证下逼潘金莲招供,再杀死潘金莲、西门庆祭奠武大,自首后被判孟州充军。路途中在十字坡,识破酒店是卖人肉馒头的黑店,遂与张青孙二娘结识。到达孟州后,武松受安牢头之子施恩照顾,醉打蒋门神助施恩夺回被强占的快活林酒店。

蒋门神与督监张蒙方、张团练勾结,栽赃武松,并派人在发配途中暗下杀手。武松在飞云浦反杀对方,然后返回孟州,在鸳鸯楼杀死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十余口人,并在柱子上以血写下“杀人者武松也”挑衅官府。逃出孟州后,武松在张青、孙二娘的帮助下装扮成行者模样以躲避通缉。接下来武松先是夜走蜈蚣岭,杀死恶道,然后在孔家庄又因一场误会与宋江重逢,随后上二龙山投奔鲁智深杨志落草。

后来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然后集体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齐聚时武松排在第十四位,担任步军头领,对应三十六天罡中的天伤星。

之后武松随梁山大军东征西讨,受招安后参与征战四方;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剑凌空斩断左臂,当场剧痛昏死,成为残废后一直在后方修养未再上阵。攻克方腊后以身体残疾为由拒绝回京,在六和寺出家,享年八十善终。

人物评价

金圣叹高度评价武松,认为其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为“绝伦超群”:“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4]:220

故事源流

有学者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绝大多数,特别是重要人物,在初次登场后不久都会有一首出场诗,且末两句会提到人物的绰号。然而武松的出场诗直到第五十七回才出现。武十回的文本也有一些特点:只出现了武松、张青、孙二娘、施恩四位梁山好汉,且都没有出场诗;武松自首后出现的东平府尹陈文昭,是全书中罕见的清官,有大量赞美之词;此前和此后都是连贯的宋江故事。因此,在《水浒传》的早期版本中,武松可能戏份不多,在今本第五十七回才初次登场,后来才有人把成熟的、自成体系的武松故事插入书中,成为今本的武十回。[5]

在具体故事的源流上,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受到元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和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李存孝打虎的影响;十字坡人肉馒头黑店的故事,来自元话本《好儿赵正》;武松被嫂嫂勾引、杀嫂报仇的故事及描写,则从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燕青博鱼》等演化而来。[6][7]

《金瓶梅》

金瓶梅》以西门庆和潘金莲为主人公,故事背景改编自《水浒传》。《金瓶梅》中的武松故事,从景阳冈打虎到杀嫂祭奠武大,与《水浒传》总体一致,区别在于初次报仇时误杀了他人,流放孟州,后遇大赦归来时西门庆已病死,于是杀死潘金莲,投奔二龙山。此外,书中武松兄弟为阳谷县人,故事则发生在清河县。

后世戏曲、曲艺

京剧《蜈蚣岭》

明朝沈璟创作传奇义侠记》,共三十六出,大致与《水浒传》武十回相当,但没有斗杀西门庆的部分,此外又增加一条故事线,讲述武松妻子贾氏寻访武松,最终在梁山团聚,昆剧京剧和一些地方剧种中的武松戏多源出于此。[8]:348京剧武生盖叫天尤其擅演武松戏,有“江南活武松”之称。[9]:796

扬州评话擅讲水浒,尤以“武十回”为代表。1959年,王少堂口述的扬州评话《武松》整理出版,长达八十多万字,颇有影响。[10][11]山东快书早期专门讲述武松故事,表演者在民间又称“唱武老二的”、“唱大个子的”。1957年,整理出版了高元钧等口述的《山东快书武松传》,其中除水浒武松故事外,还有脱胎于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东岳庙》(又称《武松赶会》),脱胎于水浒鲁智深打周通的《石家庄》(又称《武松装姑娘》)。[12][13][14]:95

在京剧[15]:18粤剧[16]:184浦江乱弹[17]、扬州评话[18]杭州评话[19]:153等众多戏曲曲艺中,均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与《水浒传》中方腊为鲁智深所擒的结局不同。

杭州传说

西湖畔的武松墓

《水浒传》中武松在晚年在杭州度过,因此有许多与武松有关的传说。清朝《亭立记闻》记载,西湖附近的赤山埠建有武松庙。[20]杭州评话《后水浒》(《破杭城》)说,武松并非善终,而是与入侵的兵作战,死于赤山埠。[21]:24

清朝《湖壖杂记》记载,清初在钱塘江边曾出土刻有“武松之墓”的石碑。[22]又有说法称,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涌金门附近出土上书“武松之柩”的棺材。[23]近代,张啸林西泠桥附近主持建造武松墓,时间不晚于1915年。[24]:177-180[25]:261929年西湖博览会前,杜月笙虞洽卿又出资重修。[26]:164

1929年出版的旅游指南《游西湖的伴侣》中称: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涌金门外的卖艺人士,后受知州高权赏识,担任提辖,后来蔡京之子蔡鋆继任知州后鱼肉百姓,武松将其刺杀,被捕后死于狱中,民众集资在西泠桥畔为其建墓。[27]:7该说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并称其本自《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但学者考据地方志中无此记载,甚至不存在《西湖大观》一书。[7]

影视

影视作品 类别 年份 饰演者 备注
武松 京剧电影 1963 盖叫天 上海京剧团演出
快活林 电影 1972 狄龙 张彻导演
水浒传 电影 1972 狄龙 张彻导演
水浒传 电视剧 1973 鼻肇 日本电视台制作
荡寇志 电视剧 1975 狄龙 张彻、午马执导
武松 电影 1982 狄龙 李翰祥导演
水浒 电视剧 1983 祝延平 山东电视台制作
水浒英雄传 电视剧 1992 刘家辉 TVB制作
恨锁金瓶 电视剧 1994 曾伟权 TVB制作
金瓶梅 电影电视剧 1995 顾冠忠 谭铭导演
水浒传 电视剧 1998 丁海峰 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
情义英雄武二郎 电视剧 2000 王伟 山东三冠影视制作
金瓶梅2:爱的奴隶 电影 2009 吴庆哲 钱文锜导演
水浒传 电视剧 2011 陈龙 如意吉祥影视等制作
武松 电视剧 2013 游大庆 长城影视制作
伏虎武松 网络大电影 2020 袁福福 崔炎龙执导、编剧

注释

  1.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清河县”均归东平府管辖,与阳谷县相邻,据考证指的是今东平县,而非河北清河县或江苏清河县[3]:131

参考文献

  1. 朱一玄; 刘毓忱(编). 水浒传资料汇编.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CSBN 10151·512. 
  2. 徐征; 张月中; 张圣洁; 奚海(主编). 全元曲 第5卷.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7-5434-3289-7. 
  3. 许建平. 金学考论.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ISBN 7-5434-3817-8. 
  4.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ISBN 7-80696-338-3. 
  5. 侯会. 《水浒》源流管窥. 文学遗产. 1986, (04): 64-71. 
  6. 侯会. 打虎英雄终结者——武松. 《水浒》《西游》探源.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9: 113-123. ISBN 978-7-5077-3237-5. 
  7. 7.0 7.1 郑子运. “武松杀嫂”故事探源. 景遐东,浦玉生 (编). 水浒争鸣 第17辑.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8: 253-258. ISBN 978-7-5348-8012-4. 
  8. 齐森华等(主编). 中国曲学大辞典.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9. 中国戏曲志·浙江卷. 北京: 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000. ISBN 7507601692. 
  10. 王少堂(口述). 扬州评话水浒:武松.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9. CSBN 10100·893. 
  11. 张棣华. 评王少堂扬州评话《水浒——武松》一书的成就. 湖北省《水浒》研究会 (编). 水浒争鸣 第2辑.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3: 497-507. ISBN 7-5354-0126-0. 
  12. 高元钧,宋宗科,刘铜武(口述). 山东快书武松传.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57. CSBN 10020·735. 
  13. 李万鹏. “杨派”山东快书曲目初探. 张军,赵连甲 (编). 书坛一杰:杨(立德)派山东快书艺术研讨会论文选编. 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6: 71-77. ISBN 780094199X. 
  14. 刘司昌; 汪景寿. 山东快书概论.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ISBN 7-207-01047-8. 
  15. 杜钦. 盖叫天舞台历程七十年.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59-5556-1. 
  16. 赖伯疆; 黄镜明. 粤剧史.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ISBN 7-104-00006-2. 
  17. 戴不凡. 浙江家乡戏剧活动漫忆.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25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1-76. CSBN 11103·92. >
  18. 江蛰君. 试论《水浒》戏. 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 (编). 江苏戏曲论文集. 南京. 1983: 41-73. 
  19. 中国曲艺志·浙江卷. 北京: 中国ISBN中心. 2009. ISBN 7-5076-0226-5. 
  20. 杨学昌. 亭立记闻·卷二. 
  21. 杨子华. 《水浒传》与杭州.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ISBN 7-5339-4390-2. 
  22. 陆次云. 湖壖杂记. 
  23. 姜丹书. 证实了剧艺上两个英雄的奇迹. 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74-78. ISBN 7-5338-0785-5. 
  24. 高伯雨. 听雨楼随笔 柒.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 2012. ISBN 9780193977150. 
  25. 周润寰. 游西湖的向导. 上海: 世界书局. 1929. 
  26. 楼鹏飞; 方印华(主编). 纪实虞洽卿.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526-1759-7. 
  27. 周润寰. 游西湖的伴侣. 上海: 世界书局.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