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阿瑟·刘易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阿瑟·刘易斯爵士
Sir Arthur Lewis
出生威廉·阿瑟·刘易斯
William Arthur Lewis

(1915-01-23)1915年1月23日
英属向风群岛圣卢西亚卡斯特里
逝世1991年6月15日(1991岁-06-15)(76岁)
 巴巴多斯圣迈克尔
国籍 圣卢西亚,  英国
母校伦敦经济学院
知名于发展经济学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工业结构
世界经济史
配偶Gladys Jacobs Lewis (于1947年结婚)
儿女2[1]
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9)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经济学
机构伦敦经济学院 (1938–48)
曼彻斯特大学 (1948–58)
西印度群岛大学 (1959–63)
普林斯顿大学 (1963–91)
论文The economics of loyalty contracts(1940年)
博士导师Sir Arnold Plant

威廉·阿瑟·刘易斯爵士(英语:Sir William Arthur Lewis,1915年1月23日—1991年6月15日)是圣露西亚经济学家,因为其于发展经济学上的贡献而闻名。1979年,与西奥多·舒尔茨一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第一位拿到诺贝尔奖非和平奖项的黑人,迄今唯一一位拿到诺贝尔科学研究奖项的黑人。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 Point,又译“路易斯拐点”)[3][4]由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形容农村廉价劳动力被经济增长全部吸纳后,工资会显著上升。路易斯用这套理论显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最佳途经。[5][6]

参考资料

  1. LEWIS, W. Arthur (PDF). [17 July 2015]. 
  2.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9" , Nobel in Economics, 1979, Accessed 5 Jan 2011(英文)
  3. Lewis, W. Arthur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Vol. 22, pp. 139–91 (英文)
  4. Leeson, P. F. and Nixson, F. I. (2004)"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Glasgow, Vol. 31, Iss. 1; p. 6 (英文)
  5. China Reaches Turning Point as Inflation Overtakes Labor. Bloomberg. June 11, 2010 (英语). 
  6. 存档副本. [2014-11-25]. (繁体中文)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