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𬤇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吕𬤇(712年—762年),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爵封须昌县开国伯,谥号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拜相。史学家往往认为他后来担任地方官时比担任宰相更出色。[1]

拜相前

吕𬤇生于唐玄宗登基前后的先天元年(712年),蒲州人氏,是春秋时期姜姓齐国的后裔。[2]吕𬤇年少时有大志,好学,但家贫不能自给。同乡富人程楚宾被吕𬤇的才华打动,相信他将来能出人头地,把女儿嫁给了吕𬤇,并和儿子程震一起资助他,使他声誉日广,也得以在开元末年游历京城长安[3][4]

玄宗天宝(742年 - 756年)初年,吕𬤇中进士,调授宁陵尉。采访使韦陟欣赏吕𬤇的才华,署任他为支使。[5]天宝十三载(754年)三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邀请吕𬤇任度支判官[6]累兼卫佐、太子通事舍人。在哥舒翰手下,吕𬤇谨慎而努力地工作,在当时就知道诸将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同僚们都出去游赏了,他还在官署复查文件。他的勤勉使哥舒翰更喜欢他了。累兼虞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3][4]

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范阳叛乱并迅速南进,攻陷唐朝东都洛阳,建立大燕。哥舒翰奉命前往潼关阻击,却在十六载(756年)战败,唐玄宗只得弃长安逃往成都。但太子李亨没有随驾,而是逃往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唐玄宗后来也予以认可。当哥舒翰战败时,吕𬤇仍在他帐下,至德元载(756年)七月也骑马西逃到灵武行在。在宦官中人尉朱光辉李遵骤推荐下,肃宗召见了吕𬤇,欣赏他有才,超拜他为御史中丞[7]对他的进奏无不允准。吕𬤇与逃奔灵武的奉先令崔器关系好,引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二载(757年),肃宗移驾凤翔府,任吕𬤇为武部侍郎,允许他穿高官的金紫袍服。十月,肃宗收复长安、洛阳,设置三司使,以御史大夫京兆尹李岘、吕𬤇、崔器、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韩择木、大理卿严向五人为之,处置投降大燕的原唐朝官员。[8]吕𬤇又荐崔器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9]十二月,吕𬤇受命和时任礼部尚书李岘同为详理使,与崔器等官员一同负责处置陷燕罪臣。吕𬤇和崔器严厉,上言都应处死,肃宗几乎同意,而李岘比他们识大体,也较为仁慈,争执称“𬤇、器守文,不达大体”。[10]最终肃宗从李岘议,对这些官员以六等定罪,[11]保全了很多人,[12]如因故宰相张说于肃宗有旧恩,其子燕中书令张均得免死。[4][13][14][15]吕𬤇的严厉为自己招来了多人的鄙视。[3]李岘也因此声誉高于吕𬤇、崔器。[16]

吕𬤇为河陇判官时,善于看相的金梁凤也在河陇,对他说:“判官的骨相,应该做宰相。吃一大惊怖,就得。”大约乾元元年(758年),吕𬤇至驿站,责让驿长,笞打之。有驿吏是武将,性粗猛,持弓箭突入射吕𬤇两箭,几乎中其面,吕𬤇跳墙得免。报知金梁凤,金梁凤说:“这必是要入相了。”[17][18]

拜相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吕𬤇在武部侍郎任上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9]实质宰相,知门下省事,尽管他本人并未在门下省任职。这是肃宗重组政府工作的一部分,肃宗同时也任李岘、李揆第五琦为相而罢免了原宰相苗晋卿王玙。累加银青光禄大夫东平男。李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公卿不敢言,都独决于李岘,吕𬤇等因此不平怀恨。[14][15]七月,吕𬤇荐时任太常卿的韦陟为礼部尚书、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兼东京畿观察处置等使。[20][21]同月,吕𬤇因丁母忧而去职,但十月即被起复原职,[22][23]十二月,兼任度支使[24]代第五琦。[25]封爵须昌县伯,任黄门侍郎上元元年(760年)初,肃宗将吕𬤇的宰相衔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26]门戟。有人对吕𬤇说不宜身着丧服接受如此吉庆之事,吕𬤇于是暂时褪去缞麻丧服,当中拜受,人们都笑他失礼。[3][4]

吕𬤇拜相时,任岳父程楚宾为卫尉少卿,内兄弟程震为员外郎,更加招致了批评,他本人又和出纳诏命的宦官马上言(或作马尚言)关系亲密。有人为了当蓝田尉而行贿马上言,吕𬤇在马上言要求下就补那人为蓝田尉。五月,事发,肃宗震怒,笞杀马上言,让其从官分食其肉。吕𬤇没有被杀,但被罢相,[22][23]贬为太子李豫的宾客。[3][4][24]

拜相后

七月,授吕𬤇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充澧、朗、忠、硖五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22]八月,他刚到荆州,便请求肃宗将军部江陵改成府并定为南都。九月,肃宗同意了,于是升江陵为江陵府,以吕𬤇为府尹。在吕𬤇要求下,他还派置永平军团练兵三千驻守江陵,以遏吴、蜀之冲,[24]防当地发生叛乱。因吕𬤇称本镇无兵,在泌阳有兵的监察御史里行元结被进为水部员外郎,佐吕𬤇。[27][28]吕𬤇又奏取有才者数十人总管牙兵,威惠两行。二年(761年)正月,奏请将岳、潭、衡、连、道、邵、永、郴和黔中的涪州共九州划给江陵府,增置永平军万人,获准。[4][29][30]又从江陵府析置长宁县[3]

吕𬤇任相时与同僚李揆不合。二月,吕𬤇在荆州得到美誉后,李揆不快,担心他再入相,声称湖南不需要士兵,建议解散吕𬤇手下的军队,还派人来刺探吕𬤇的过错。吕𬤇上奏肃宗为自己辩解并弹劾李揆。最后李揆被罢相贬为袁州长史。[3][4][30][31][32]

奏于灌阳县故城复置其县。[33]

吕𬤇的前任荆州长史张惟一也是防御使,被属下司马陈希昂威胁。陈希昂是衡州蛮酋,有私军千人,把衡州当作自己的私人封地来管治。一次,他因和张惟一亲将牟遂金不和,率部卒闯入张惟一的官邸,要他下令处决牟遂金。张惟一出于恐惧下令处决了牟遂金,从此陈希昂掌控了荆州军政。吕𬤇到任后,先讨好陈希昂,上表荐举他去长安为侍御史,出为常州刺史、本州防御使,却在其行经江陵拜谒时伏兵突然将其袭杀,尽斩其部下数十人,积尸于府门。府中慑服,[4]吕𬤇才奏其罪。吕𬤇自此得以控制江陵府。[3]表大理司直严郢为判官。[34]

当时又有妖人申泰芝以妖术谄事权势宦官李辅国,被任为道州军校。申泰芝为官腐败,向当地群蛮勒索财物。邻近的潭州刺史庞承鼎对他早有不满,趁他来潭州时将他拘押,起获赃物,上表弹劾。申、庞都被带到长安,李辅国不但撇清自己,还反诬庞承鼎,命吕𬤇调查。吕𬤇命判官监察御史严郢调查后上疏为庞承鼎辩白,证实申泰芝有罪。但肃宗深受李辅国蛊惑,下令赐死庞承鼎,流放严郢到建州。吕𬤇坚决反对,不顾危险,虽没法帮到庞、严二人,却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其守正刚断不挠得到人们看重。最后,申泰芝罪行大白而伏诛,庞承鼎得以平反。[3][4][34]

宝应元年(762年),肃宗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赴京师,来瑱乐于在军部襄阳,也为将士所爱,就指使所部将吏上表留之,行到邓州,肃宗复令他还镇。吕𬤇、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及往来中使说:“来瑱曲收众心,恐久后难制。”于是肃宗割商、金、均、房四州另置观察使,以来瑱为邓州刺史,只领六个州。当时王仲昇被燕帝史朝义将谢钦让围攻数月,吕𬤇已久病,来瑱怀恨不救,三月,王仲昇兵败被俘。[30][35][36]之前,二月,吕𬤇已卒,赠吏部尚书,谥肃。时严郢为度支员外郎,请谥以二字“忠肃”,太常博士独孤及坚议以“肃”字为当,[37][38]获准。[39][40][41][42][43]吕𬤇治理江陵三年,号为良守。起初郡人为他立生祠,吕𬤇死后一年多,江陵将吏合钱十万,于府西高爽干燥的地方大立祠宇,四时祠祷。[3][4]元结作《吕公表》以示哀悼。《舆地碑记目》卷二《江陵府碑记》有《唐江陵尹吕𬤇庙碑》《唐江陵尹吕公表》,并注引《集古录》称是元结所撰。[44]

《新唐书》如是评价吕𬤇:

“吕𬤇为相时,不称职。但到了荆州以后,号令明确,赋税合理。治理时崇尚威信,所以军士用命,全境没有盗贼,百姓也歌咏他。自至德(肃宗继位初的年号,756年 - 758年)以来的几十个地方官中,吕𬤇最有名声。他在世时荆州百姓就为他建了祠堂,他死后下属为他建了一个更大的。”[4]

在荆州期间,吕𬤇了解到杜鸿渐元载的才干,举荐他们,后来他们都成为宰相。[4]其幕府还曾有时任尚书郎的源休等。[45]吕𬤇去世当年五月,时任中书侍郎的元载即代其为度支使。[25]元结后来作《举吕著作状》举荐吕𬤇时任秘书省著作郎的侄子吕季重时,称吕𬤇“立身无私,历官清俭,身殁之后,家无余财”。吕𬤇死后四年,有人提出给吕𬤇改谥号。[46]

轶闻

  • 广异记》记载吕𬤇曾梦见被地府追魂见判官,判官说吕𬤇功业高,不能为地府所用。吕𬤇说自己母亲老,儿子小,家里无主,请求放过。这时阎王得知蒯适可以代替吕𬤇为地府做事,就放了吕𬤇。吕𬤇醒后,和同住的妻兄顾况说了这件事。数十日后,蒯适摄吴县丞,没有疾病,顾况因而数次戏笑吕𬤇。一个多月后,蒯适罢官,在吴郡积善里修房子,忽然有走卒冲入,说已故的丁仙芝要传他参见,蒯适请求让其他人代替,未果,得了病,数日后死了。

作品

家庭

家世

  • 六世祖:吕珪,河东太守
  • 高祖:吕休陕州副留、蒲台公
  • 曾祖:吕徽许州长社县丞
  • 祖父:吕贵成,赠尚书左丞
  • 父亲:吕藏元,赠鸿胪卿,开元二十四年六月四日(736年7月16日)卒,年六十八[47]
  • 母亲:清河张氏光州长史张策之女,以子贵封清河郡太夫人,乾元二年六月廿六日(759年7月24日)卒,年八十三。赠卫国太夫人
  • 妻:程氏;顾氏,顾况

兄弟

  • 兄:吕怀俊,赵王府谘议参军,约宝应二年闰正月前过世,有墓志铭
  • 弟:吕仪,中大夫,蒲州司马

子孙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
  2. 《新唐书》卷七十五. [2011-08-22].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2011-08-22].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
  5. 韦陟任陈留采访使约在天宝五载(746年)。
  6.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7.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
  8. 《旧唐书》卷五十
  9.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五
  10. 《请宥陷贼官寮奏》
  11.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12. 《新唐书》卷二百零九
  13. 《旧唐书》卷九十七
  14. 14.0 14.1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二
  15. 15.0 15.1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一
  16.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
  17.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
  18. 《新唐书》卷二百零四
  19. 《授吕𬤇同平章事制》
  20. 《旧唐书》卷九十二
  21.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二
  22. 22.0 22.1 22.2 《旧唐书》卷十
  23. 23.0 23.1 《新唐书》卷六
  24. 24.0 24.1 24.2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25. 25.0 25.1 《旧唐书》卷四十九
  26. 但《新唐书·宰相表》无此记载。参见《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和《新唐书》卷六十二 的不同记载。
  27.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三
  28. 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
  29. 《旧唐书》卷三十九
  30. 30.0 30.1 30.2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
  31.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
  32.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
  33. 《旧唐书》卷四十
  34. 34.0 34.1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
  35.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
  36.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
  37. 《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吕𬤇谥议》
  38. 《驳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
  39.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二
  40. 权德舆《故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谥议》
  41. 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42. 梁肃《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43. 崔祐甫《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并序)》
  44. 《集古录》误作肃宗元年立。
  45. 《全唐诗·元结<寄源休并序>》
  46. 独孤及《驳太常停谥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议》
  47. 据《全唐文补遗》第6缉吕𬤇所撰《唐赠鸿胪卿先府君墓志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