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允禩
多罗贝勒廉亲王→圈禁
允禩
胤禩→允禩→阿其那→允禩
族裔满族
旗籍满州正蓝旗
籍贯左翼近支正蓝旗第二族
出生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未时
(1681-03-29)1681年3月29日
逝世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
1726年10月5日(1726岁-10-05)(45岁)

允禩满语ᠶᡡᠨ
ᠰᡟ
穆麟德Yūn Sy;1681年3月29日—1726年10月5日),原名胤禩满语ᡳᠨ
ᠰᡟ
穆麟德In Sy),雍正命令改名为“阿其那”,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卫氏康熙晚期,允禩颇得众大臣高官的抬举立为储贰人选皇太子,人称:“八贤王”。

生平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出生,八阿哥胤禩由于出生时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宫女,地位较低,因此少时由胤禔生母惠妃抚养。年幼时书法差劲,康熙帝令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初度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大阿哥胤禔被发现曾用魇镇控制人心加害废太子胤礽,而胤禩与胤禔结为党时,曾对张明德欲行刺太子胤礽知情不奏,因此康熙认为胤禩和胤禔为了储位欲谋害废太子胤礽,甚至革除大阿哥胤禔爵位,并加以拘禁。[1][2]而八阿哥胤禩因证据不足以谋害废太子,所以康熙帝仅判胤禩革除王爵[3]。而朝中重臣马齐、(康熙的舅舅)佟国维等人知道这些事后,仍然向满汉众臣抬举立胤禩为储君。所以康熙帝说了:“倡言欲立胤禩为皇太子殊属可恨,朕于此不胜忿恚…朕与八阿哥父子之恩绝矣…”[4][5]。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开始复立皇太子胤礽,并对诸皇子封爵,当时将胤禩排除在外[a]。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命令暂时停止胤禩和其属下护卫人等的俸银俸米,以作为惩戒。[6]

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克承大统。康熙六十一年,奉康熙帝遗命四阿哥胤禛登基称帝。

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为避讳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又封允禩为廉亲王,任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期间多次借故谴责允禩失职。

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谕曰:“从前大阿哥允禔、八阿哥允禩、十四阿哥允禵、九阿哥允禟,俱不知本量结为朋党,冀遂其志,皇考洞鉴此情,禁锢大阿哥允禔,令十四阿哥允禵出征西宁,置之远地,无知之人反说是十四阿哥允禵将定储位,允禵于是妄生觊觎…”。

雍正四年正月,允禩被革去黄带子,发宗人府,筑高墙圈禁,议罪状四十款,并派诸王大臣多次前去敦促其易名,允禩遂自改名曰“阿其那”[7][8][9]满语ᠠᡴᡳᠨᠠ穆麟德Akina[b],其子改名“菩萨保”[12];其妻被革去福晋[13]雍正帝称允禩“凶恶之性,古今罕闻”。同年九月初十,允禩于拘禁宗人府中以不明原因中病故。

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雍正帝谕曰:“十四阿哥允禵赋性狂愚,与八阿哥允禩尤相亲密,听其指使,昔年允禩谋夺太子之位,皇考欲治八阿哥允禩之罪,十四阿哥与九阿哥在康熙帝前袒护强辩,致触圣怒,欲手刃十四阿哥允禵。朕即位,降旨将伊唤回,伊在朕前放肆傲慢,犯礼犯分,朕悉皆曲宥,仍令允禵奉祀景陵,竟有奸民投书伊之院中,造作大逆之言称允禵为皇帝、而称允禟之母为太后。允禵见书大逆之语,剪裁藏匿向该管总兵云:此非大事可酌量完结。即此,则其悖乱之心何尝改悔耶?…从前诸王大臣罗列允禩大罪四十款,允禟大罪二十八款,允禵大罪十四款,又特参允䄉魇胜之罪,恳请将伊等立正典刑以彰国宪。朕再四踌躇心实不忍,暂将允禩拘禁降旨询问,外省封疆大臣待其回奏,然后定夺,仍令太监数人供其使令、一切饮食所需听其索取,不意此际,允禩、允禟遂伏冥诛。皇考切齿痛心于允禩、允禟等,则伊等不忠不孝之罪,尚安有得逃于天谴者乎?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直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古人大义灭亲周公所以诛管蔡也,假使二人不死,将来未必不明正典刑,二人之死实系冥诛,众所共知共见。朕尚未加以诛戮,也至于朕秉公执法锄恶除奸…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只此一事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朕不辨亦不授…允禩等平日之逆谋不遂,播散讹言,分门立户各各收买党羽,欲以蛊惑人之耳目,俾素蓄逆念之蠢动而起,然后快心,祖宗之社稷所不顾也。夫加朕以凶暴恶名,允禩、允禟等之罪,今败露者即不胜其数,其他匪类邪党之听其驱使者,奚止数千百人,造作种种诬谤之语,已流散于极边远塞,则宇宙之内,乡曲愚人为其所惑者,岂止曾静数人而已哉…”[14]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初八日,乾隆帝登基后,下达上谕:“允禩,允禟,存心悖乱不孝不忠,获罪与我皇祖,我皇考继位之后,二人更心怀怨恨,思乱社稷,是以皇考特降谕旨,销籍离宗,究之二人之罪,不至于此,此我皇考继至仁至厚之宽典也。但阿其那、塞思黑,孽由自作,万无可矜……,若俱屏除宗牒之外,则将来子孙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乃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办理之处,著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翰詹科道,各抒巳见,确议具奏,其中若有两议三议者,亦准陈奏”。[15][16]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帝谕曰:“允禩、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其潜蓄觊觎窥窃之谋,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伊等怨尤诽谤亦属情事所有,盖伊两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是以皇考明暴其罪状…”

同一日,乾隆帝令恢复曾经干犯国法且谋逆皇帝的允禩允禟及子孙一并收入玉牒,复其宗室和原名,但原本王爵皆不复原。[17]

雍正帝曾经认为三阿哥弘时品行有问题,命其过继为允禩的子嗣。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1735年12月7日),乾隆帝即位后,追复三哥弘时的宗籍。[18]

但是,清朝宗室金承艺根据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雍正皇帝有一份批折档案,有隐约提起真相:“朕尚有阿其那、塞思黑等叛贼之弟…不但弟兄,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

关于允禩之死因,在末代皇帝溥仪曾说过,儿时与弟弟溥杰养心殿的香炉中挖出一封乾隆帝所留下的书信,上面写道:‘打开此信者,皆不是我的子孙’。乾隆帝过去曾居住的养心殿,在于他晚年时特地留下雍正帝遗留的秘密谕旨。[19]

评价

  • 康熙帝:前因满汉大臣有请立八阿哥允禩之言,朕深忿恚,欲俟朕剧疾少愈将废皇太子获罪时,乘隙紊乱国家。[20]
  • 雍正帝:十四阿哥允禵赋性狂愚,与八阿哥允禩尤相亲密,听其指使。昔年,因八阿哥允禩谋夺太子之位,皇考(康熙帝)欲治八阿哥之罪,十四阿哥允禵与九阿哥允禟在皇考前袒护强辩,致触圣怒,皇考欲手刃十四阿哥允禵[14]

家室

妻妾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和硕裕亲王广禄等奏议关于如何处理阿其那塞思黑子孙的满文奏折中,曾有“阿其那之子菩萨保和他额么、阿其那的两个苏拉格格放在一起”的记载。菩萨保的额么(满语:母亲)应为妾张氏。阿其那的两个苏拉格格是否为庶妃王氏及媵妾毛氏,待考。

  • 嫡福晋郭络罗氏[21],皇朝文典的册文亦作郭尔罗斯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生母为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康熙三十六年定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雍正四年正月,世宗以残刻之罪名革去郭络罗氏的福晋头衔,休回外家,不准对外传递消息。
  • 侧福晋[c]某氏,《皇朝文典》所录入的祭文有记载,祭文有记和硕廉亲王允禩侧妃某氏很早就入侍王府[22],雍正二年或以前已故,某氏为胤禩妾室中的何人尚待考。
  • 庶福晋王氏,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记载,第八子多罗贝勒胤禩位下之已生育庶妃王氏为四品典仪阿尔法之女。由于王氏所出的子女夭折,庶妃王氏之名不再出现于玉牒,后事不详。
  • 张氏,张之碧之女。初为侍女,生一子弘旺。
  • 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初为侍女,生一女郡主,惟其女因允禩被削爵及除宗籍而被削爵。

子女

有一子一女

  • 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妾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
  • 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时生,母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她嫁给姑妈和硕悫靖公主之子、表兄弟孙五福。格格受封郡主,丈夫五福为和硕额驸[23];郡主于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六十八岁。
  • 养子弘时[18]

允禩最后的直系后裔为其玄孙奕沆(1841-1879),无子,后过继允禑来孙载慰为嗣。

王府旧址

关于原封廉亲王允禩的府邸,在《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有两条记载。一为75页“王府大街”条,转引《啸亭续录》记述,“饶余亲王、廉亲王府,俱在王府大街。”二为58页“四王栅栏”条,同样引有《啸亭续录》记述,又加了半句话:“今皆为昭忠祠”。可知廉亲王府在台基厂东北,相当于现今台基厂头条(今商务部)。它的西侧是裕亲王府,东为安亲王府。

影视形象

注释

  1.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胤礽重立为太子。尔后,康熙加封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䄉俱著封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着封为贝子。未受封爵的成年皇子只有已遭囚禁的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与大失圣心的胤禩。
  2. 据沈原《阿其那、塞思黑考释》,akiyan,夹冰鱼,又称akiyan nimaha;akiyambi,干透、冰透。“阿其那”的意思是“夹在冰层里的鱼”,表示他当时心冷绝望的状况。清朝早年尚有尖团音的分别,尽管普通话中“其”读作qi,但事实上可能是读ki的。《阿其那塞思黑子孙重入玉碟以及给赐红带子等事》褶(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十)原稿,里面多次出现二人名字akina, seshe 。亦有学者认为akina就是akiyana一词,等同于akiyanambi,字面意思应为“去干透”。鉴于阿其那这个名字允禩自己起的,或许他借这个名字表达自己愿意化作寒风中的一缕摇曳的枯草,争位的心思早已干透。[10][11]
  3. 此处的侧妃很有可能是指侧福晋,清朝亲王的妻妾分为四个等级,俗称“一正二侧四庶”。“一正”为亲王的正妻嫡福晋;“二侧”为亲王的侧室侧福晋;“四庶”为亲王的妾侍庶福晋。

参考文献

  1. 《世宗宪皇帝实录 卷之四十五》雍正四年六月三日,(八阿哥)听信相士张明德诳言遂欲谋杀二阿哥,希图储位,又与大阿哥暗蓄刺客,谋为不轨,众所共知者一也。
  2. 《世宗宪皇帝实录 卷之四十》雍正四年正月五日,从前皇考曾谕诸王等:允禩奸险诡诈,结党设谋,欲弑皇太子,今事俱败露,见在交审。是时允禟允禵在侧,独挺身保奏允禩并无此意,因致皇考震怒,拔刀欲诛允禵,恒亲王等劝止,将允禵责惩,并允禟逐出。
  3.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七年十月二日,布穆巴供:张明德往普竒公家,回至我府,言普竒谓皇太子甚恶与彼谋刺之约我入其伙,我不从,故以语直郡王(胤禔)。直郡王(胤禔)云: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往直郡王府…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八阿哥胤禩供:我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问张明德口供无异。取供具奏,上谕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曰:贝勒胤禩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胤禩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公普竒知情不首,革去公爵,为闲散宗室。…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著凌迟处死行刑之时,可令事内干连诸人往视之。
  4.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谕满汉诸臣曰:…所以拘执皇太子(胤礽)者,因其获戾于朕耳,并非欲立胤禩为皇太子而拘执之也。皇太子(胤礽)获罪之处虚诬者甚多。马齐、佟国维与胤禔为党,倡言欲立胤禩为皇太子,殊属可恨,朕于此不胜忿恚,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族,今尔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不知何意?岂以胤禩庸劣无有知识,倘得立彼则在尔等掌握中,可以多方𥳽弄乎?如此则立皇太子之事皆由于尔诸臣、不由于朕也,且果立胤禩,则胤禔必将大肆其志,而不知作何行事矣!朕悉睹其情形,故命亟释废太子胤礽。朕听政四十九年包容之处甚多,惟于兹事忿恚殊甚,朕原因气忿成疾…。谕曰:马齐原不谙事,此数年中起自微□,历陞至大学士,其处心设虑无耻无情但务贪得,朕知之已久早欲斥之,乃潜窥朕意而蓄是心殊为可恶,理应立斩,以为众戒,朕因任用年久不忍即诛,著即交胤禩严行拘禁。李荣保著免死,照例枷责,亦听胤禩差使。马武著革职,其族中职官及在部院人员,俱革退,世袭之职亦著除去,不准承袭。…
  5.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谕诸皇子:“胤禩系辛者库□妇所生,胤禩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胤礽,举国皆知,胤禩杀害二阿哥胤礽,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大臣保奏八阿哥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等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朕深知其不孝不义情形,即将所遣太监冯遣朝等于朕所御帷幄前,令众环视,逐一夹讯,伊已将党羽鄂伦岱、阿灵阿尽皆供出。自此,朕与八阿哥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八阿哥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朕深为愤怒。特谕尔等众阿哥,俱当念朕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尔等执刃争夺之事也,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胤禩之党羽亦皆如此”。
  6. 《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之二百六十二》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谕宗人府:贝勒胤禩、延寿,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著将伊等俸银俸米,及伊属下护卫官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俱著停止。
  7. 《清世宗实录·卷四十二》:“诸王大臣等遵旨将允禩改名之处询问允禩,允禩自改名为阿其那。”
  8. 《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清朝萧奭撰《永宪录》《四卷》:“发庶人允禩归正蓝旗卓鼐佐领下,改允禩名阿其那,弘旺名菩萨保。”
  9. 辽宁省档案馆满文史料《黑图档》:“......neneme akina gebu halarade geren wang ambasa genefi ududu mudan xorgire jakade teni gebu araha......”(先前阿其那改名字时,因诸王大臣前去数次催促,才改了名)
  10. “阿其那”、“塞思黑”考释--《清史研究》1997年01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11. 三释阿其那与塞思黑--《历史档案》1998年04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12. 从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再释阿其那与塞思黑--《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02期. www.cnki.com.cn. [2020-08-18]. 
  13. 《雍正朝起居注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
  14. 14.0 14.1 大义觉迷录》《雍正朝起居注
  15. 节录自官方文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载:雍正十三年十月初八日癸酉○又乾隆谕:阿其那、塞思黑、存心悖乱,不孝不忠,获罪于我皇祖。我皇考即位之后,二人更心怀怨望思乱宗社,是以皇考特降谕旨,削籍离宗,究之二人之罪。不止于此,此我皇考至仁至厚之宽典也。但允禩、允禟、孽由自作,万无可矜。而其子若孙,实圣祖仁皇帝之支派也。若俱屏除宗牒之外,则将来子孙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乃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办理之处,著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翰詹科道,各抒巳见。确议具奏,其中若有两议三议者,亦准陈奏。
  16. 节录自官方文献《清实录乾隆朝实录》载:乾隆四年。己未。十二月。和硕康亲王巴尔图等议奏、弘皙大逆不道,乞正法,以彰国宪。弘皙妻子、请照例革去宗室为民,交该旗办理。其与弘皙结党之庄亲王允禄、请仍照原议革去王爵乾隆谕曰:王大臣所奏甚是,弘皙情罪重大理应即置重典以彰国法,但朕念伊系皇祖圣祖皇帝之孙,若加以重刑,于心实有所不忍。虽弘皙不知思念皇祖,朕宁不思念皇祖乎? 从前胤禩胤禟居心大逆干犯国法…
  17.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18. 18.0 18.1 上谕:“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二十六辑,第291页
  19. {{关于允禩之死因,在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曾说过,小时与其弟溥杰在宫里某处里面的香炉中,挖出一封乾隆皇帝所留的书信,上面写道:‘打开此信者,皆不是我的子孙’。并提及允禩的死因真相。}}根据:末代皇帝溥仪、溥杰贾英华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末代皇弟溥杰传》溥仪晚年时,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专门记载了小时候玩耍时看见雍正帝的密诏的这件事,虽避免记忆有误最终删掉相关文字。但另一个亲历者——溥杰,在后来的访谈中向历史学者贾英华详细描述养心殿神龛里发现藏有乾隆晚年时疑似留下雍正帝的密诏,乾隆帝晚年特别揭开这段历史,目的可能是希望纪录历史于野史或非正史上。
  20. 《圣祖仁皇帝实录》
  21. 《清史稿·卷九·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正月“戊戌,集廷臣宣诏罪状皇八弟胤禩,易亲王为民王,褫黄带,绝属籍,革其妇郭络罗氏福晋,逐回母家,复革民王,拘禁宗人府,敕令易名名曰阿其那,名其子弘旺曰菩萨保。
  22. 《皇朝文典》:国家优渥之泽既笃于屏藩,轸恤之仪,并加于嫔侍,尔和硕廉亲王允禩侧妃,早充朱邸,奄闭穗帷,考彝典以申恩,遣专官以赐奠。呜呼!生膺象服之荣,秩称簉室,殁荷纶章之贲光,逮泉灵其有知,尚可歆享。
  23.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二十一》雍正二年。甲辰。六月……○戊寅……○授廉亲王允禩女为郡主。婿五福为和硕额驸……
允禩
廉亲王世系
清圣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3月29日1681年逝世于:10月5日1726年
王室头衔
新头衔 多罗贝勒
任职期间:1698年-1708年;1709年 - 1723年
封爵废除;进爵
新头衔 廉亲王
任职期间:1723年-1726年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长子弘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