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领右衽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交领右衽是一些东亚南亚服饰如汉服越服韩服琉服和服等的特征之一,交领是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的服饰,称为右衽;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服装则是向左掩,称为左衽

交领右衽并非汉字文化圈独有,一些非汉字文化圈的民族,例如藏人蒙古人不丹人,在历史上以至流传至今的传统服装亦有交领右衽。例如现任不丹国王穿着传统服饰会见公众照片中见到其服装为交领右衽[1]。而如今流传之成吉思汗及以后各元朝皇帝画像,其衣着打扮为传统服饰,但皆为交领右衽。而在西亚蒙古人建立的伊儿汗国,丞相拉施德主编的《史集》中插图,显著反映当时蒙古人都是交领右衽的。

中国及汉服

在中文里,“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则是指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而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周边的一些民族的服装是向左掩,称为“左衽”。古代中原贵族“二十而冠”,平民戴巾,只有异族是披发为常。《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说,若无管仲尊王攘夷,就会沦为异族统治而“被发左衽”。[2]由此可见华夏夷狄之分也被体现在服饰之上[3]。此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左”与“右”暗示着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等级意识,分为“尊左卑右”与“尊右卑左”两种。前者主要体现在乘车、官职封号、宫室、陵墓等设置上,后者则包括服饰的衣襟、出身、官制等。道家以左为阳以右为阴,右衽是生人。反之,左衽就表示故人,这也就是寿衣的由来和基本形制。

在交领右衽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盘领、直领。盘领又称“圆领”,向右掩的衣襟一直延长到右肩部,在右肩附近用布扣系扎。圆领也同样是右衽。直领,又称“对领”,两边衣襟近乎平行,但末端仍然是左襟搭在右襟上。

日本及和服

现代阿伊努人的服装穿着方式乃同和服采右衽,与其传统左衽穿法已有所不同。

日语里,右衽被称为右前(日语:右前みぎまえ migimae )。在古坟时代埴轮上,日本人的服装多为左衽。[4]但此后因为受到汉服穿法的影响而改为交领右衽,据《续日本纪》记载,公元719年,元正天皇下令全国国民必须着右衽,而左衽则被视为禁忌。现代日本一般只有寿衣为左衽,且因为日本寿衣与普通和服差别甚少,不懂日本礼节的人很容易会带错领子,造成“生人穿死人衣服”的尴尬场面。台湾女艺人郭雪芙杨丞琳、林采缇、伊能静香港女艺人陈慧琳[5]日本女艺人纱荣子[6]就因为在公众场合、电视剧、MV或于互联网上载的相片里穿错(或者被怀疑穿错)和服浴衣领子,令到浴衣变成寿衣而被传媒广泛报道。

日本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民族服装原本为左衽,但因为受到和族文化的影响,已经普遍采行右衽。

参见

参考文献

  1. 喜玛拉雅山白马王子 不丹国王13日大婚 王妃是民女. [2016-07-28]. 
  2.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 胡晓东. 从《论语》看传统汉服的意蕴. 服饰导刊. 2014年3月,. 2014年3月第3期: 130–144. 
  4. 服装 1958年5月号. 同志社. 1958. 
  5. 忙中有錯?陈慧琳錯将和服当寿衣穿[图]. 东方网. 2004-07-28 [2017-12-24]. 
  6. 紗榮子过节穿和服“衣领錯置”?遭轰触霉头. ETtoday新闻云. 2013-11-13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