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国宾馆: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二号楼:​ 修正标点
(根据中国大陆相关规定,“文革”需加引号)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29行: 第29行:


=== “文革”时期 ===
=== “文革”时期 ===
1966年初,[[彭真]](时任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曾在这里组织写作班子起草《[[二月提纲]]》。文革时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14号楼、16号楼),而[[康生]](8号楼)、[[陈伯达]](15号楼)、[[江青]](先5号楼,再11号楼,后10号楼)、[[张春桥]]、姚文元(9号楼)、[[关锋]]也都集中住在这里,于是它就成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办公、生活二合一的驻地。因为中央文革小组是文革的发源地,并处在运动的领导地位,甚至取代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中央军委鼎足而三,居于实际的权力核心圈子:政令从此发出,接见上下内外来访者在此进行,幕后交易在此敲定。各派政治势力都穿梭来往、角逐于这里,或联络示好,或冲突交恶<ref>{{cite book |author1=刘家林著 |title=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 1949-2009 上 |date=2010 |publisher=[[暨南大学出版社]] |location=广州 |isbn=7-81135-682-1 |page=379 |accessdate=2023-07-20}}</ref>。
1966年初,[[彭真]](时任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曾在这里组织写作班子起草《[[二月提纲]]》。文革时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14号楼、16号楼),而[[康生]](8号楼)、[[陈伯达]](15号楼)、[[江青]](先5号楼,再11号楼,后10号楼)、[[张春桥]]、姚文元(9号楼)、[[关锋]]也都集中住在这里,于是它就成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成员办公、生活二合一的驻地。因为中央文革小组是文革的发源地,并处在运动的领导地位,甚至取代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中央军委鼎足而三,居于实际的权力核心圈子:政令从此发出,接见上下内外来访者在此进行,幕后交易在此敲定。各派政治势力都穿梭来往、角逐于这里,或联络示好,或冲突交恶<ref>{{cite book |author1=刘家林著 |title=新中国新闻传播60年长编 1949-2009 上 |date=2010 |publisher=[[暨南大学出版社]] |location=广州 |isbn=7-81135-682-1 |page=379 |accessdate=2023-07-20}}</ref>。


钓鱼台国宾馆四周原是涂绿油漆竹竿扎成的篱笆,约略可见里面的房屋树木,1966年改筑了围墙,围墙上安了电网。围墙东面、北面各开一座大门。东面大门里是一座假山;北面大门里砌了很大一个照壁,遮住行人视线。照壁上涂有红漆,堆出金字:“[[为人民服务]]”。 东湖沿岸安装着带毛刺的铁丝网<ref name="求闻百科42">{{cite book |author1=汪曾祺著 |title=人间草木 |date=2020 |publisher=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139-3143-4 |page=100 |accessdate=2023-07-20}}</ref>,其警卫由中央警卫局一、二处负责<ref>{{cite book |author1=汪曾祺著 |title=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 |date=2020 |publisher=[[台海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168-2694-2 |page=121-124 |accessdate=2023-07-20}}</ref>。
钓鱼台国宾馆四周原是涂绿油漆竹竿扎成的篱笆,约略可见里面的房屋树木,1966年改筑了围墙,围墙上安了电网。围墙东面、北面各开一座大门。东面大门里是一座假山;北面大门里砌了很大一个照壁,遮住行人视线。照壁上涂有红漆,堆出金字:“[[为人民服务]]”。东湖沿岸安装着带毛刺的铁丝网<ref name="求闻百科42">{{cite book |author1=汪曾祺著 |title=人间草木 |date=2020 |publisher=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139-3143-4 |page=100 |accessdate=2023-07-20}}</ref>,其警卫由中央警卫局一、二处负责<ref>{{cite book |author1=汪曾祺著 |title=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 |date=2020 |publisher=[[台海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5168-2694-2 |page=121-124 |accessdate=2023-07-20}}</ref>。


中共九大之后,中央文革小组影响渐次淡出,政治运作渐复常轨,这里又成为“[[四人帮]]”成员集中居住的处所。后来居上的[[王洪文]]住16号楼;纪登奎、[[陈永贵]]、[[吴桂贤]]等文革升迁的政治局委员亦曾住在这里。使他们的交往、磨合,除政治利益上的一致外,还增加了地利的方便。因此,钓鱼台就先后成为中央文革小组和四人帮的代名词<ref>{{cite book |author1=潘相陈编著 |title=中国高干夫人档案 上 |date=1998 |publisher=[[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location=长春 |isbn=7-5385-1501-1 |page=394 |accessdate=2023-07-20}}</ref>。
中共九大之后,中央文革小组影响渐次淡出,政治运作渐复常轨,这里又成为“[[四人帮]]”成员集中居住的处所。后来居上的[[王洪文]]住16号楼;纪登奎、[[陈永贵]]、[[吴桂贤]]等文革升迁的政治局委员亦曾住在这里。使他们的交往、磨合,除政治利益上的一致外,还增加了地利的方便。因此,钓鱼台就先后成为中央文革小组和四人帮的代名词<ref>{{cite book |author1=潘相陈编著 |title=中国高干夫人档案 上 |date=1998 |publisher=[[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location=长春 |isbn=7-5385-1501-1 |page=394 |accessdate=2023-07-20}}</ref>。


1975年由于[[陈永贵]]上书请求搬出钓鱼台国宾馆<ref name=求闻Qiuwen>{{cite book |author1=冯东书著 |title=“文盲宰相”陈永贵 |date=1998 |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location=北京 |isbn=7-5059-2955-0 |page=22 |accessdate=2023-07-20}}</ref>,搬到东城区交道口四条一个老四合院里。[[毛泽东]]批示曰“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ref>{{cite book |author1=王俊山主编;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委会编 |title=大寨风物志 |date=2007 |publisher=[[山西古籍出版社]] |location=太原 |isbn=978-7-80598-853-5 |page=57 |accessdate=2023-07-20}}</ref>。在陈永贵的带动下,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都搬走<ref>{{cite book |author1=范银怀著 |title=从大寨到大邱庄 |date=2013 |publisher=[[中国发展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80234-974-2 |page=231 |accessdate=2023-07-20}}</ref>。只有江青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才搬到[[中南海]]。
1975年由于[[陈永贵]]上书请求搬出钓鱼台国宾馆<ref name=求闻Qiuwen>{{cite book |author1=冯东书著 |title=“文盲宰相”陈永贵 |date=1998 |publisher=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location=北京 |isbn=7-5059-2955-0 |page=22 |accessdate=2023-07-20}}</ref>,搬到东城区交道口四条一个老四合院里。[[毛泽东]]批示曰“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ref>{{cite book |author1=王俊山主编;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委会编 |title=大寨风物志 |date=2007 |publisher=[[山西古籍出版社]] |location=太原 |isbn=978-7-80598-853-5 |page=57 |accessdate=2023-07-20}}</ref>。在陈永贵的带动下,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都搬走<ref>{{cite book |author1=范银怀著 |title=从大寨到大邱庄 |date=2013 |publisher=[[中国发展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isbn=978-7-80234-974-2 |page=231 |accessdate=2023-07-20}}</ref>。只有江青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才搬到[[中南海]]。